孵化場免疫之未來 — 胚內免疫
胚內免疫作為一個高效的免疫方式,近幾年越來越受到國內家禽從業者的關注。
與傳統免疫方式相比,胚內接種具備明顯的優勢:
胚內接種一般在孵化的第18.5-19天,在照蛋落盤階段進行。這樣,雞苗獲得比一日齡免疫更早期的免疫保護;
胚內接種的劑量精確一致。胚內接種每次接種劑量一般為0.05毫升,其劑量的確定和釋放均由高精度的元器件控制;
胚內接種可以確保每一枚胚蛋接受免疫。傳統的免疫方式,無論皮下接種還是飲水等,都無法保證無漏免或少免;
與一日齡皮下接種免疫相比,胚內接種對雞苗造成的應激是最低的;
胚內接種具有非常高的生產效率,根據不同蛋盤型號,胚內接種裝置每小時可以處理30000-60000枚胚蛋。
▲ 胚內免疫裝置
雖然胚內接種具有諸多優勢,但如果在具體操作中控制不當,非但不能獲得益處,相反很可能遭受損失。
所以開展胚內接種並取得成功,需關注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必須確保正確的接種部位和接種時間。接種部位必須是羊膜腔和胚胎本身。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孵化裝置、孵化裝置的引數設定以及種蛋周齡會影響胚蛋孵化程度以及孵化均勻度,影響接種部位。所以,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在理論接種視窗範圍內確定最佳接種時間,一般在第18.5-19天。
其次,胚內接種針頭必須嚴格消毒。現有的胚內接種裝置都自帶自動消毒功能,確保接種過程中的針頭消毒確實有效。
第三,疫苗必須正確安全地配製和輸送。確保疫苗輸送管路暢通,劑量準確。胚內免疫裝置能夠識別無精蛋和死胚。只接種正常孵化的胚蛋,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疫苗的消耗,降低生產成本。
第四,孵化場的生物安全水平必須符合胚內接種的要求。孵化場的生物安全水平將直接影響雞苗質量,對胚內接種而言,生物安全水平尤為重要。在開展胚內接種免疫之前,需對孵化場內與胚內接種有關的各個環節進行微生物檢測,從而可以發現潛在的環境消毒、裝置維護甚至通風系統方面的問題。在正式開展胚內接種之前,必須解決發現的生物安全問題。
除了胚內免疫裝置本身以外,影響免疫質量的其他重要因素還有,如胚蛋孵化的均勻度、種蛋是否正確入孵、暗紋蛋、腐敗蛋等等。這些問題極易被忽視,從而造成免疫失敗甚至降低孵化率。
在中國,不同雞種胚內免疫現狀:
白羽肉雞:和國外相比,國內缺乏適合胚內免疫的疫苗產品線,因此胚內免疫尚未在商品白雞廣泛使用;
黃羽肉雞:由於缺乏公母鑑別裝置,且部分品種分公母免疫,胚內接種會造成疫苗浪費;另外部分種蛋偏小,不適合胚內接種;
蛋/種雞:個別頭部企業已經採用胚內接種,但由於缺乏公母鑑別裝置和適合胚內免疫的疫苗產品線,因此尚未在商品蛋雞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