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幾種免疫失敗現象的分析與控制

一 5~7日齡接種疫苗發病原因

1  H9 AIV

我國蛋種雞H9、H5流感長期持續流行,尤其是H9的流行對雛雞威脅最大。感染種雞後,可引起產蛋率下降、呼吸道症狀等,而且部分會出現沒有症狀隱性感染,這些發病期、隱性感染期的種蛋,受精率、孵化率、出雛率明顯降低,部分孵化出的雛雞就成為隱性感染的群體。在飼養過程中,尤其是商品雞飼養過程中,忽視了垂直傳播的病毒因素,尤其是H9的存在,是很難飼養成功的。H9病毒隱性感染,一般潛伏或定殖在氣管黏膜上皮上,在雞群沒有應激因子、致病因子作用時,它不引起發病;如果遇到接種凍幹疫苗或在其它應激因子、致病因子作用下,發生疾病。此時,接種ND—H120疫苗後則表現出外源病毒入侵作用,會出現新城疫、傳支病變;如淋巴濾泡腫脹、喉頭氣管噴灑狀出血、氣管堵塞等病變,進而引起接種IB、ND疫苗時發病。10日齡內發病的雞群,氣管堵塞病變多於其它日齡就是這個道理。

2 黴菌毒素汙染

種雞在出現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後(多毒素),將毒素儲留在雞蛋內,使種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出雛率嚴重下降;出殼的雞有大量次等雞,大部分雞外表看不到什麼症狀,但是,在1日齡後剖檢可以看到肌胃有黑色潰瘍;通過實驗室檢測,發現肌胃腺胃內有大量的黴菌毒素,並且是多毒素混合存在。這些亞健康雞在以後生長過程中,會因管理條件及黴變料的使用表現出不同差異。部分雞群經過養戶育雛期的管理保健,狀況好轉,但是,免疫力低下;部分雞群則因管理粗放、以及黴變飼料的使用而出現肌胃炎,免疫器官發育障礙等,導致免疫力差,抗應激能力差,引起接種疫苗失敗或發病。所以,雛雞儘早提升免疫力,排除黴菌毒素十分關鍵。

3 垂直傳播支原體(MG)、沙門氏桿菌

支原體、沙門氏桿菌是垂直傳播的主要病菌,支原體的存在,會加大育雛期呼吸道病發病機會;沙門氏桿菌存在,會加大5~12日齡的發病機會。接種疫苗,會弓f起氣管炎性病變增大,導致發病。

二 14日齡接種IBD疫苗後發病的原因

1 IBD疫苗靶器官正是高階中樞免疫器官

一方面法氏囊疫苗一般都是中等毒力,本身對靶器官損害嚴重;另一發面,疫苗靶器官是正在發育的中樞免疫器官。疫苗的直接刺激使法氏囊發生了炎性變化,同時也使法氏囊產生了嚴重的應激刺激;因此,多在接種IBD疫苗後易引起發生法氏囊病。

2 免疫抑制、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

此階段,剖檢的雞黴菌性肌胃潰爛的比例應在60%~70%,尤其是夏季;引起的胸腺萎縮、法氏囊萎縮導致免疫接種失敗,甚至抗病力下降引起接種後發病。

三 21日齡左右接種ND、H52等疫苗發病的原因

(1)H9-AIv的1%~2%隱性感染率對做苗有影響。

(2)換料期的應激。

(3)免疫抑制、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

(4)支原體(MG)感染普遍。

由於支原體感染普遍,氣管、氣囊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漿液性炎症;接種疫苗會加大黏膜部位的損失,引起發病;嚴重的出現氣囊炎病變,死亡率高。

四 26~28日齡接種ND疫苗發病原因

(1)H9一AIv的1%~2%隱性感染率對做苗有影響。

(2)此日齡雞群處在發病期。

很多人認為疫苗是必須要接種。基於這樣的原則,大多數雞群接種新城疫疫苗後,有90%雞群是病情加重或引起呼吸道病。從症狀上和病變上根本理不清控制思路,胡亂用藥成為當今應對此病的一個嚴重現象。一個療程用4個藥物、5個藥物的雞群比比皆是;養殖戶苦不堪言、獸醫、養殖公司技術人員束手無措。

五 垂直傳播支原體(MG)、沙門氏桿菌

目前,我國種雞支原體、沙門氏桿菌淨化遇到了嚴重的瓶頸,大多數種雞企業無能為力,因此,會引起嚴重的垂直傳播現象。

 六 引起接種疫苗發病的預防與控制

  1 5~7日齡接種疫苗發病

清除黴菌毒素,使用「速治」飲水4~5天;提升免疫力、抑制或清除H9病毒,使用「金琪康」飲水3~5天;加強飼養管理,將管理做細做實,確保雞舍有清新舒適空氣;清除抑殺垂直傳播支原體、沙門氏桿菌;可以使用「阿奇康」、「楊樹花口服液」、「力健」等。

建議:1~5日齡用力健(或楊樹花口服液) 金琪康 支達寧,速狀拌料。

建議治療原則:提升免疫力抑制病毒 抗支原體 抗菌;肌胃炎明顯雞群需配合「速治」等。

2 14日齡接種IBD疫苗後發病

做好飼養管理同時,適當新增抗流感 清解合劑 抗支原體藥物。

建議治療原則:抗流感(中西) 抗法氏囊炎病毒 抗支原體 抗菌,一個療程4~5天。肌胃炎明顯雞群需配合「速治」等。

3 21日齡左右接種ND、H52等疫苗發病

做好飼養管理同時,適當新增抗流感 抗新城疫 抗菌。

建議治療原則:抗流感 抗新城疫 氣囊炎專用藥物 抗支原體,肌胃炎明顯雞群需配合「速治」等。

4 6~28日齡接種ND疫苗發病

原則上同21日齡左右接種疫苗前的預防,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流感藥物最好保證是中西醫結合,同時使用氣囊炎專用藥物和抗支原體藥物。此階段使用的藥物在治療過程中都很重要,因此必須選擇高效副作用小的藥物。

家禽免疫接種失敗現象分析及防控

隨著我國集約化、規模化、放養一體化的家禽生產模式的形成,由於模式轉換速度大於我們飼養管理技術進步速度,導致我們在禽業生產過程中出現一系列以往沒有遇到的問題。表現最突出的即是多病毒混合感染、隱性感染常態化、黴菌毒素高度汙染、疫病多發勤發、免疫抑制高度

蛋雞免疫失敗該如何補救?

免疫是控制蛋雞疾病的重要手段,幾乎所有雞群都需採取免疫接種。但不是經免疫接種後的雞群都能抵抗相應的疾病,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很多,在實際工作中應全面考慮、周密分析,找出造成

雞群免疫失敗的原因

雞群免疫是指利用疫苗預防接種,讓雞體內產生對病原體的特異抗體,使雞體產生抵抗力。但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免疫失敗現將免疫失敗的原因做一淺析。1疫苗質量差或失效如果沒有在正規

免疫失敗的「黑鍋」該誰背?

免疫失敗原因分析及防制對策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免疫接種能否獲得成功,不但取決於接種時疫苗的質量、接種途徑和免疫程式等外部條件,還取決於機體的免疫應答

造成免疫失敗的5個主要原因和對策

雞新城疫目前雖然有多種疫苗和免疫方法,但是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卻仍是居高不下,而各種因素對疫苗免疫的影響是造成免疫失敗、該病多發的主要原因。一、雛雞母源抗體高、離散性大

探析畜禽養殖場免疫失敗的原因

現階段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免疫接種仍然是養殖場保障生物安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存在的問題是,目前無論是養雞場還是養豬場,所選用的疫苗特別是活疫苗,使用劑量一直在加大,單位抗原量一直在增加,免疫頻率一直在提高,抗原毒力一直在增強,養殖場免疫失敗導致的

禽流感免疫失敗原因與彌補措施

禽流感免疫失敗原因1疫苗質量不高或接種劑量不夠由於H5禽流感抗原生產時受到病毒本身的性質所限,抗原含量通常不高,因此接種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後,抗體水平往往達不到保護水平或保護期太短。作者檢測了多個廠家生產的不同批次的H5型禽流感疫苗,破乳後尿囊液血

蛋雞育雛失敗有哪些原因

【第一週死亡率高的原因】(1)細菌感染:大多是由種雞垂直傳染或種蛋保管過程中及孵化過程中衛生管理上的失誤引起的。(2)環境因素:第一週的雛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低,溫度過低雞群扎堆,部分雛雞被擠壓窒息死亡;某段時間在溫度控制上的失誤,雛雞也會腹瀉感染

養雞失敗的根源:管理"懶"、免疫"亂"、思想"偏"!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不少養雞戶滋生懈怠心裡,偏離科學養殖,使得養殖效益減低,養殖風險增大。1、管理懶了。萌發惰性,忽視管理細節,產生無所謂思想。1.1淡化了消毒。感覺看不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