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免疫失敗現象的分析與控制
一 5~7日齡接種疫苗發病原因
1 H9 AIV
我國蛋種雞H9、H5流感長期持續流行,尤其是H9的流行對雛雞威脅最大。感染種雞後,可引起產蛋率下降、呼吸道症狀等,而且部分會出現沒有症狀隱性感染,這些發病期、隱性感染期的種蛋,受精率、孵化率、出雛率明顯降低,部分孵化出的雛雞就成為隱性感染的群體。在飼養過程中,尤其是商品雞飼養過程中,忽視了垂直傳播的病毒因素,尤其是H9的存在,是很難飼養成功的。H9病毒隱性感染,一般潛伏或定殖在氣管黏膜上皮上,在雞群沒有應激因子、致病因子作用時,它不引起發病;如果遇到接種凍幹疫苗或在其它應激因子、致病因子作用下,發生疾病。此時,接種ND—H120疫苗後則表現出外源病毒入侵作用,會出現新城疫、傳支病變;如淋巴濾泡腫脹、喉頭氣管噴灑狀出血、氣管堵塞等病變,進而引起接種IB、ND疫苗時發病。10日齡內發病的雞群,氣管堵塞病變多於其它日齡就是這個道理。
2 黴菌毒素汙染
種雞在出現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後(多毒素),將毒素儲留在雞蛋內,使種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出雛率嚴重下降;出殼的雞有大量次等雞,大部分雞外表看不到什麼症狀,但是,在1日齡後剖檢可以看到肌胃有黑色潰瘍;通過實驗室檢測,發現肌胃腺胃內有大量的黴菌毒素,並且是多毒素混合存在。這些亞健康雞在以後生長過程中,會因管理條件及黴變料的使用表現出不同差異。部分雞群經過養戶育雛期的管理保健,狀況好轉,但是,免疫力低下;部分雞群則因管理粗放、以及黴變飼料的使用而出現肌胃炎,免疫器官發育障礙等,導致免疫力差,抗應激能力差,引起接種疫苗失敗或發病。所以,雛雞儘早提升免疫力,排除黴菌毒素十分關鍵。
3 垂直傳播支原體(MG)、沙門氏桿菌
支原體、沙門氏桿菌是垂直傳播的主要病菌,支原體的存在,會加大育雛期呼吸道病發病機會;沙門氏桿菌存在,會加大5~12日齡的發病機會。接種疫苗,會弓f起氣管炎性病變增大,導致發病。
二 14日齡接種IBD疫苗後發病的原因
1 IBD疫苗靶器官正是高階中樞免疫器官
一方面法氏囊疫苗一般都是中等毒力,本身對靶器官損害嚴重;另一發面,疫苗靶器官是正在發育的中樞免疫器官。疫苗的直接刺激使法氏囊發生了炎性變化,同時也使法氏囊產生了嚴重的應激刺激;因此,多在接種IBD疫苗後易引起發生法氏囊病。
2 免疫抑制、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
此階段,剖檢的雞黴菌性肌胃潰爛的比例應在60%~70%,尤其是夏季;引起的胸腺萎縮、法氏囊萎縮導致免疫接種失敗,甚至抗病力下降引起接種後發病。
三 21日齡左右接種ND、H52等疫苗發病的原因
(1)H9-AIv的1%~2%隱性感染率對做苗有影響。
(2)換料期的應激。
(3)免疫抑制、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
(4)支原體(MG)感染普遍。
由於支原體感染普遍,氣管、氣囊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漿液性炎症;接種疫苗會加大黏膜部位的損失,引起發病;嚴重的出現氣囊炎病變,死亡率高。
四 26~28日齡接種ND疫苗發病原因
(1)H9一AIv的1%~2%隱性感染率對做苗有影響。
(2)此日齡雞群處在發病期。
很多人認為疫苗是必須要接種。基於這樣的原則,大多數雞群接種新城疫疫苗後,有90%雞群是病情加重或引起呼吸道病。從症狀上和病變上根本理不清控制思路,胡亂用藥成為當今應對此病的一個嚴重現象。一個療程用4個藥物、5個藥物的雞群比比皆是;養殖戶苦不堪言、獸醫、養殖公司技術人員束手無措。
五 垂直傳播支原體(MG)、沙門氏桿菌
目前,我國種雞支原體、沙門氏桿菌淨化遇到了嚴重的瓶頸,大多數種雞企業無能為力,因此,會引起嚴重的垂直傳播現象。
六 引起接種疫苗發病的預防與控制
1 5~7日齡接種疫苗發病
清除黴菌毒素,使用「速治」飲水4~5天;提升免疫力、抑制或清除H9病毒,使用「金琪康」飲水3~5天;加強飼養管理,將管理做細做實,確保雞舍有清新舒適空氣;清除抑殺垂直傳播支原體、沙門氏桿菌;可以使用「阿奇康」、「楊樹花口服液」、「力健」等。
建議:1~5日齡用力健(或楊樹花口服液) 金琪康 支達寧,速狀拌料。
建議治療原則:提升免疫力抑制病毒 抗支原體 抗菌;肌胃炎明顯雞群需配合「速治」等。
2 14日齡接種IBD疫苗後發病
做好飼養管理同時,適當新增抗流感 清解合劑 抗支原體藥物。
建議治療原則:抗流感(中西) 抗法氏囊炎病毒 抗支原體 抗菌,一個療程4~5天。肌胃炎明顯雞群需配合「速治」等。
3 21日齡左右接種ND、H52等疫苗發病
做好飼養管理同時,適當新增抗流感 抗新城疫 抗菌。
建議治療原則:抗流感 抗新城疫 氣囊炎專用藥物 抗支原體,肌胃炎明顯雞群需配合「速治」等。
4 6~28日齡接種ND疫苗發病
原則上同21日齡左右接種疫苗前的預防,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流感藥物最好保證是中西醫結合,同時使用氣囊炎專用藥物和抗支原體藥物。此階段使用的藥物在治療過程中都很重要,因此必須選擇高效副作用小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