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球蟲病的診斷與治療
雞球蟲病是一種分佈很廣的原蟲病。在生產實踐中,它不僅引起雛雞的大批死亡(盲腸球蟲死亡率超過80%),而且明顯降低雞隻生產效能(如雞肉品質、死淘率、增重率、飼料報酬等),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嚴重危害養禽業發展。雞球蟲病對雛雞和育成雞的危害十分嚴重,15日齡~30日齡的雛雞發病率高,耐過的雛雞生長緩慢、發育不良,由於腸道黏膜遭到破壞,造成黏膜免疫抑制,成為免疫失敗的一大因素;成雞多為帶蟲者,臨床症狀往往不明顯,但是增重和產蛋會受到一定影響。
流行特點本病通常發生在雨水較多、氣溫在22℃~30℃的季節,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康復雞、地面和墊料汙染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臨床和解剖症狀針對不同的蟲株感染的部位不同,造成的臨床和解剖症狀也不一樣,在臨床中,往往幾種球蟲共同感染。比較常見的球蟲有以下幾種:堆型艾美爾球蟲大體病變:輕度感染侷限於十二指腸袢,病變可從漿膜面上觀察到,有橫紋狀的白斑,外觀呈梯形。腸道蒼白,有白色液體。嚴重感染時腸壁增厚,腸黏膜上覆蓋一層密密麻麻的白色類似「蟲體」的物體。
巨型艾美爾球蟲該蟲種一般寄生在小腸中段,從十二指腸袢一直到卵黃蒂附近,但在嚴重感染時可擴至整個小腸。在小腸中段常見豐富的橙黃色液體和黏膜。小腸鬆弛,充滿液體。
毒害艾美爾球蟲其病變部位與巨型相似,由於其繁殖力低,故大多見於較大的雞。感染後常見小腸氣腫,黏膜增厚,腸腔充滿液體、血液和組織碎片,從漿膜面觀察在感染的病灶區有小的白斑和紅色淤點。嚴重感染時,病變可以擴充套件至整個小腸,引起腸管腫脹和黏膜增厚,從剖檢的屍體小腸漿膜面上看,病灶為白色和黑色混合。
柔嫩艾美爾球蟲又稱盲腸球蟲,它是雞球蟲中致病力最強的一種球種。死亡發生快,一般在感染的5天~6天。急性感染時從出現症狀到死亡僅僅幾個小時。對增重的最大影響見於感染後第7天。由於脫水引起的體重下降可迅速得到恢復,但生長將落後,真正的死亡原因尚不清楚,但中毒因素是值得懷疑的。感染後4天出血明顯可見,盲腸高度腫大,腸腔中充滿凝血和盲腸黏膜的碎片。到感染後6天~7天,最終通過糞便排出。
診斷根據臨床和解剖症狀以及實驗室檢測很容易診斷。
預防和治療預防藥物預防:在飼料中新增馬杜拉黴素等進行預防,以及在疾病高峰期14天以後進行預防用藥。
疫苗預防在肉種雞上,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活球蟲卵囊製成的疫苗來預防雞球蟲病,取得理想的效果,最近幾年,在商品肉雞上也有使用。
治療使用抗球蟲藥是目前應用最頻繁,也是預防和治療球蟲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缺點依然不少。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抗藥性的產生過快,因此抗球蟲藥牽涉到一個合理的使用問題。
其次是要控制住細菌感染。
再其次是補充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K、維生素B的補充。
由於球蟲病無處不在,給養殖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各國都在積極研究防治球蟲病的辦法。到目前為止,已經採取了一些減少球蟲病危害的措施:(1)有計劃、高效率地開發和使用抗球蟲藥。
(2)加強飼養管理,保持清潔的飼養環境,儘量降低球蟲感染機率。
(3)球蟲疫苗的研製和使用。
(4)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出具有抗球蟲能力的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