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盲腸球蟲病的診斷與治療
一 材料與方法
1 材料
病料來源:某養殖戶送檢的患病雪山草雞雛雞4只。
器材:普通光學顯微鏡、恆溫培養箱、接種環、酒精燈、剪刀、鑷子、載玻片、蓋玻片。
試劑:美蘭染掖、鮮血瓊脂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
2 方法
觸片鏡檢:取病雞的肝臟無菌操作觸片,經美蘭染色後鏡檢。
細菌培養:無菌操作取病死雞的肝臟、脾臟,接種於鮮血瓊脂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置37℃恆溫箱中培養,觀察是否有菌落生長。
盲腸黏膜塗片鏡檢:在出血的盲腸黏膜表面,用剪刀刮取少量黏膜,塗在載玻片上,再加1滴生理鹽水,充分混和均勻,然後在上面加蓋玻片,用放大倍數為400倍的顯微鏡鏡檢,挑選清晰典型的視野,用顯微成像系統記錄觀察結果。
二 結果
1 發病情況
據某養殖戶敘述:平地共圈養3 300只約33日齡的雛雞,4天前有個別雛雞發病,隨後發病的雛雞數目不斷增加,在8日齡曾用過新城疫Iv苗進行滴鼻、滴眼,同時在12日齡注射過H5亞型禽流感疫苗進行免疫接種。發病後使用過驅蟲藥、抗生素藥,未見效。到目前為止,累計發病65只左右,且有數十隻死亡。
2 臨床症狀
病雞精神沉鬱,縮脖呆立,食慾不振,消瘦,羽毛鬆亂,打堆,手摸病雞嗉囊,幾乎沒有食物,大便拉稀,糊肛,一開始排綠色膠凍樣糞便,後來排紅色糞便。
3 病理變化
剖檢病死雞,可見到病雞消瘦,肝臟色淡,兩側盲腸明顯腫脹。剪開該處腸管,可見腸黏膜嚴重出血,粗糙,腸腔中充滿凝血塊和盲腸黏膜碎片。小腸黏膜呈卡他性炎症。
4 細菌學檢查結果
顯微鏡下鏡檢,未查到細菌,肝臟、脾臟接種於鮮血瓊脂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培養24小時後,結果無任何細菌生長。
5 寄生蟲檢查結果
刮取少量的盲腸病變部位的黏膜,製備塗片,先放於低倍鏡下鏡檢,視野裡可見大量球蟲卵囊。放大倍數為400倍的顯微鏡下鏡檢,視野裡可見到較多的未孢子化的球蟲卵囊,卵囊呈寬卵圓形,原生質呈淡褐色,卵囊壁呈淡黃綠色。
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症狀,剖檢病變等臨床診斷以及細菌分離培養、寄生蟲檢查等實驗室診斷,初步診斷該雞群發病死亡原因由球蟲感染所致。
6 治療結果
複方磺胺5一甲氧嘧啶(球蟲靈),按80mg/kg拌料混飼,一日一次,連用5日。同時在飼料中新增多維素以增強雞群機體抗病力。
一週後隨訪,除症狀嚴重的病雞死亡外,雞群恢復正常,該病得到有效控制。
三 小結與討論
在治療的過程中除了要正確的藥物治療,同時要採取輔助眭治療,緩解症狀,在治療的基礎上適當新增電解多維;增加營養,適當增加能量飼料,提高日糧中蛋白質的比例,用藥2天后雞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採食增加,死亡率減少。用藥三天後基本控制死亡,病情轉好,繼續用藥治癒率達85%以上,所以必須注重治療。
同時注意對於球蟲病的預防,目前有球蟲疫苗和抗球蟲藥物預防,在使用球蟲疫苗時不能使用抗球蟲藥物以及對球蟲有抑制作用如磺胺類、四環素、痢特靈等抗菌藥物,除此以外,還應注意平時飼養管理,改善雞舍環境條件,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糞便,以減少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