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雞肺損傷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
肉雞肺損傷是嚴重的呼吸系統病症,通常由多種病原感染、環境應激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死亡率高,給家禽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瞭解肉雞肺損傷發生的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防禦是當前肉雞養殖業的當務之急。
一、 肉雞肺損傷的原因
肺是氣體交換器官。支氣管進入肺後,不像哺乳動物那 樣逐級分支成為支氣管樹,而是形成互相連通的管道,最後從管壁 上分出無數微小的肺毛細管(又稱呼吸毛細管),是與肺血管內血液 直接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毛細管的呼吸總面積如以每克體重計算,要比哺乳動物大數十倍,與機體內強烈的新陳代謝需求相適應。雞肺還能進行雙重呼吸,即在吸氣和呼氣時都能進行氣體交換,從而大大增加了肺的通氣量,提高了肺內氣體交換的效率。氣囊是禽特有的器官,是支氣管的分支出肺後形成的膜性囊,大部分與許多骨的內腔相通。
肺臟對雞的生理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是最容易受到侵襲的器官。常見的肺損傷一般由以下幾個原因引起。
(一)、環境因素
1、溫度
1)低溫時,冷空氣刺激呼吸道黏膜及肺部組織,使區域性血管收縮,迴圈障礙,造成區域性營養不足,引起纖毛上皮活動減弱或停止,組織蛋白分解增加,血中大分子膠體蛋白隨之增多,網狀內皮系統活性減弱。使屏障機能受到破壞,機體抗感染的能力隨之降低,呼吸道黏膜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波及肺臟造成肺部感染,或新生肺泡形成速度減緩,氣體交換髮生異常(氧氣、二氧化碳)引起肺動脈高壓,從而造成肺損傷。
2)高溫時,一是雞為散熱會加快呼吸,呼吸次數增加,導致呼吸道黏膜血管充血,時間一長,因血管擴張,易發生滲出性炎症,纖毛易脫落,暴露黏膜,造成損傷,易感染病原微生物,促使肺炎形成。出現肺充血—淤血水腫。二是高溫時心率加快,淺呼吸導致血液中含氧不足,心率代償性加快、心率過速之後帶來心衰,可導致靜脈血迴流障礙,肺瘀血、水腫,機體缺氧。
2、溼度
1)溼度過高:溼度大於70%,對大雞會影響體熱散發,為散熱而加快呼吸,促進呼吸散熱。高溼使肺內壓加大,引起呼吸器官充血。時間長時會發生肺充血—淤血—水腫,肺發生實變引起肺炎。
2)溼度過低:溼度小於30%,空氣乾燥,粉塵多(細羽、塵土、粉料等),經吸氣隨空氣進入呼吸系統,長期在呼吸道中可出現微粒積聚,經呼吸道分泌腺粘附,過多時造成阻塞,呼吸不暢,如微生物附著數量多,也易造成呼吸感染或肺部感染。
3、負壓
肉雞標準化雞舍的負壓要求在-0.08 Mpa 之內,負壓超過-0.08 Mpa便會對肺臟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傷。
負壓超過標準時,雞舍內過背風速超過正常標準,排出雞舍氧氣量增加,進風口進入雞舍的氧氣量不足以把氧氣補充到雞群所需的正常值,缺氧致肺血管收縮、肺毛細血管靜脈壓增加;另一方面,缺氧刺激兒茶酚胺大量釋放,使體迴圈血管收縮、外周總阻力增加,左室後負荷增加,左室功能改變、射血分數降低。同時,由於較高的肺內負壓的絕對值增大帶來的較高的跨心肌負壓和長時間缺氧引起的全心肌缺氧也將導致左室功能改變。這幾方面的因素都將促發肺水腫的產生,繼而發生一系列的肺部損傷。
4、不良氣體超標
雞舍中有害氣體氨濃度大於20 mg/立方米、硫化氫濃度大於15 mg/立方米。會刺激黏膜,呼吸道黏膜受損後纖毛脫落有利於病原體對肺臟的侵襲;二氧化碳濃度大於2500 mg/立方米時影響氣體交換,引起肺動脈高壓從而造成肺損傷。
(二)、病原體感染
常見的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體有: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支原體、黴菌、H9、傳染性支氣管炎等。
1、大腸桿菌性肺炎
大腸桿菌性肺炎病變基本特徵是肺的微迴圈障礙。由於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纖維蛋白原滲出於肺泡,使肺組織大面積廣泛實變。病變早期,肺葉充血、水腫,肺泡腔內有大量漿液性滲出物。肺肉質變:因吞噬細胞數量少或功能缺陷,滲出物不能被完全吸收清除時,則由肉芽組織予以機化,病變部位肺組織變成褐色肉樣纖維組織。
2、葡萄球菌性肺炎
感染葡萄球菌病雞肺呈黑紫色、表面及實質內部有淡黃色及粟粒大纖維素性結節。
3、支原體對肺臟的損傷
雞毒支原體常於其他微生物引起併發症。大腸桿菌是常常與支原體併發的微生物之一,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都可以促使支原體的感染,當三者聯合時將產生一種嚴重的氣囊感染,同時亦造成肺臟感染。
4、傳染性支氣管炎對肺臟的損傷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感染雞隻18h 可見呼吸道纖毛缺損,黏膜上皮細胞變圓脫落,並有少量異嗜細胞和淋巴細胞侵潤,發病雞隻氣管或支氣管有卡他性滲出物,嚴重時可見氣管後端或支氣管有乾酪樣的栓子,在大的支氣管周圍可見到面積不等的肺炎區。
5、雞黴菌對肺臟的損傷
肺部和氣管變為黑紫、灰白色,質地變硬,切面壞死,氣囊混濁,有黴菌結節。
6、低致病性流感(H9)對肺臟的損傷
雞低致性禽流感(如H9N2)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型特徵是出現卡他性、纖維蛋白性、漿液纖維素性、黏膿性或纖維素性膿性的炎症。氣管黏膜充血水腫,偶爾出血;同時對肺臟亦造成不同程度的炎症。
二. 預防措施
1、 改善環境
在生產過程中結合實際環境嚴格按照溫度、溼度、通風、通風標準予以管理,給雞群一個舒適的健康的生長環境。飼養在氨氣濃度10 mg/L 或20 mg/L 環境中的雞群氣管黏液分泌增多、纖毛表面粗糙、其黏膜纖毛運動退化,氣囊、肝臟和肺臟對大腸桿菌的消除率下降,如發生大腸桿菌性肺炎那麼雞群對傳染性支氣管炎及新城疫的易感性增強。由此可見環境對雞群的重要性。
2、制定合理免疫程式
根據養殖區域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盡最大努力使常見疾病的抗體水平在相應的抗體低谷期高於正常標準,以保證雞群安全度過這些相應的抗體低谷期,使雞群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