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免疫引發呼吸道病的預防措施
據臨床調查發現,引起肉雞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很多,其中免疫傳染性法氏囊或新城疫疫苗後誘發的呼吸道疾病最為常見,而且發病後容易引起繼發感染或混合感染,使治療難度加大,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給肉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鑑於此,為了弄清該病的發病原因,找到預防或控制肉雞呼吸道疾病的措施,筆者查閱相關研究資料,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作一淺析,以供參考。
一、發病原因分析
(一)疫苗接種的應激反應
在獸醫臨床上,疫苗免疫是疾病防控過程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但是,肉雞的呼吸道黏膜也受疫苗的刺激發生一定的應激反應。在畜牧生產實踐中,由於大量使用法氏囊或新城疫疫苗導致的免疫抑制,是引發肉雞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雞呼吸系統結構的生理特點所決定
由雞的解剖特點可知,雞的呼吸系統主要由上呼吸道、氣管、肺和氣囊組成。儘管上呼吸道黏膜有一定的防禦機制,但是,由於其禽類特有的氣囊結構,與外界相通,沒有特殊的防禦體系,且與各器官直接接觸,是一種開放結構。費景春等報道瞭如果雞舍內空氣等原因可破壞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一旦病原微生物突破了黏膜的防線,便可長驅直入,引發呼吸道感染,進而造成全身眭感染,從而誘發多種疾病。
(三)環境衛生因素
沒有嚴格的環境衛生管理制度,例如經常不消毒或者消毒不及時,再者由於雞場地勢低窪、糞便堆積、高密度飼養、通風不好,使得雞舍內有害氣體不能有效排出,特別是硫化氫、氨氣、甲烷等氣體嚴重超出標準,刺激機體呼吸道黏膜,容易使機體的組織缺氧,呼吸道及肺呼吸的功能下降,致使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機體變成了易感動物群,外界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機體內。
(四)氣候因素
例如氣候的變化,溫度忽冷忽熱,都會為病原體的感染提供條件。應激可以導致機體的抵抗力減弱,抗應激能力降低。再者轉群也是機體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再加之天氣變化等應激因素存在時,容易引起雞隻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疾病。
(五)疾病防治不科學
在動物生產實踐中,由於疫苗預防不科學或不及時,錯過了疫苗最佳的免疫時間,導致疫苗免疫滯後,使這種免疫達不到應用的效果。同時由於一些藥物治療不科學,像有些疾病的毒株或耐藥株不斷突變,常常導致臨床治療無效。如果使用藥物的濃度或作用時間不佳,可導致耐藥菌株的增多,降低了藥物治療細菌性疾病的療效。
另外,當前,由於養殖密度過大,雞舍管理不善,一些病原體容易在雞舍內形成流行,空氣、飲水、飼料及墊料容易造成汙染,病原體孳生導致健康動物感染。劉雲等報道,如果不注意飼料質量,不注意通風換氣,這樣惡劣的養殖環境,容易導致機體的抵抗力下降,導致疫病的發生。
二、預防措施
(一)加強環境衛生消毒
加強環境衛生消毒,改善雞群的生存環境,提高雞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郗巨集斌報道了要建立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每批雞出欄以後,要及時徹底清掃雞舍,嚴格採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定期對雞群進行消毒,可以採用飲水消毒或帶雞消毒。同時還要對雞群所用用具進行消毒。康金鐘也報道了環境衛生消毒的重要性,通過消毒可降低雞舍內的有害細菌。要科學選用消毒劑的種類,應針對不同病原微生物選擇不同型別的消毒劑。如果選用消毒劑不當,會導致消毒效果不佳。
(二)提高營養水平
加強飼養管理,首先要提高飼養營養水平,保證肉雞有個健康的體質。不飼餵發黴變質的飼料,多飼餵綠色無汙染飼料,同時還應注意新增一些微量元素。保證雞舍內有適宜的溫溼度,保證空氣新鮮,通風良好,要有合理的飼養密度,做好天氣變化等工作,避免或減少雞群應激。賀麗茹報道了加強飼養管理,可提高雞群的抗病能力。同時還應儘量減少應激反應,尤其是天氣變化時要與免疫分開進行。
(三)做好疫病免疫
做好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的具體情況和雞群健康狀況,堅持在免疫檢測條件指導下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做到合理免疫。楊華彬報道了要選用反應小的疫苗,如新城疫克隆苗、法氏囊普通毒株。同時還要求在免疫前後3~5天,停服抗生素、抗病毒、磺胺類藥物,還應在日糧中適量新增維生素、口服補液鹽等抗應激劑。在疫苗選擇方面,應選擇正規渠道供應的正規廠家產品,最好為無特定病原菌的疫苗。再根據本地疾病的流行特點來選擇聯苗還是單苗,採用何種接種方式以及免疫注射的劑量。另外,在免疫時適當新增疫苗保護劑,如脫脂奶粉。同時,配合免疫增強劑來提高免疫效果。
另外,在肉雞呼吸道疾病多發季節,應適當增加一些魚肝油,維生素等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