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冬春季家禽呼吸道病的防控
再談冬春季家禽呼吸道病的防控
李增光(青島正大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冬春季是家禽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事關養殖成敗。筆者認為預防呼吸道病需堅持做好「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一箇中心」是指以疾病防治為中心,特別是以禽流感(AI)防控為主,兼顧新城疫(ND)和傳支(IB)的防治。「三個基本點」是指以生物安全和獸醫衛生管理為基礎;以科學切實的疫苗免疫和準確及時的免疫檢測為保障;通過合理控溫,保證最佳通風以及精細化的飼養管理來確保雞群健康。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現將「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的防控措施分述如下:
1三個基本點
在疾病防控方面,如何將禽流感H5、禽流感H9、新城疫、傳支拒之於雞場大門之外,就需要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
1.1做好雞場隔離和消毒工作。特別是環境消毒、墊料消毒和車輛消毒(運輸飼料車、種蛋車、生活用車、運輸死雞車)。提前準備好消毒劑和工業鹽(150千克工業鹽/2.5立方米汽車消毒池水,冬季防凍)。注意消毒液的劑量要準確、更換及時、記錄真實。
1.2看好三道門:大門口、雞舍門口、雞舍進風口,經常做好消毒並防止賊風入侵,同時滅鼠防鳥,防止這兩害傳播禽流感和新城疫。
1.3做好五件事:一是堅持每天聽天氣預報,根據不同天氣變化情況採取不同措施;二是仔細觀察每隻雞的健康情況,發現異常立即淘汰;三是每次免疫接種時,要確保每棟舍每隻雞疫苗用量均衡,無漏免情況;四是場長和獸醫認真閱讀和分析血檢報告,結合雞群臨床表現和周齡,提出防治方案。五是注意雞舍的粉塵狀況。必要時帶雞消毒,適當加溼,降低粉塵。
2一箇中心
是指以疾病防治為中心,在這裡筆者重點介紹禽流感、新城疫和傳支的防控。
2.1新城疫
2.1.1當前雞新城疫的發病特點
典型新城疫的發病特點:發病日齡提前至15~20日齡,甚至在5~8日齡即發病,死亡率可達10%~30%,多見於上一代種雞群新城疫發病前期所產生的後代。新城疫二免或三免後不久即發病,或接種強毒法氏囊疫苗後發病。8~13周齡青年種雞發病時死亡率在5%~10%左右;開產後,特別是產蛋高峰期發病的,死淘率不高,產蛋率下降20%以上;新城疫多與禽流感、傳支、黴形體病、大腸桿菌病等混合感染。
非典型新城疫發病的特點:多發於秋冬及早春,主要在首免和二免之間,或二免之後。育雛期、育成期多發,產蛋雞在開產前後和產蛋高峰期多發。發病雞一般有疫苗接種史。初發時無群體性,表現為緩發性進行性病程,逐漸向全群及相鄰雞舍蔓延,容易併發或繼發大腸桿菌病或其他疾病。
近年來,出現速發性嗜內臟型新城疫病毒(VVNDV),其特點是發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緊急接種效果不理想。往往迴圈抗體很高,但仍然發病,筆者建議應從雛雞階段開展氣霧免疫,提高黏膜免疫力。
2.1.2新城疫免疫中的幾個問題
2.1.2.1 疫苗種類的選擇(見表1)。
2.1.2.2 母源抗體與首免的關係
母源抗體的半衰期為肉雞4.2天,蛋雞4.5天;2~3日齡母抗水平最高,然後逐步下降,一般28天即消失。通常首免選在1~8天時為佳。
2.1.2.3 區域性免疫、體液免疫和免疫途徑的關係
區域性免疫:在這專指呼吸道黏膜免疫,可產生區域性免疫抗體(IgA、IgM )來抵禦和限制外來病毒在入侵區域性的複製和擴散。區域性免疫多通過活疫苗氣霧免疫或滴鼻、點眼而獲得,飲水免疫作用很小。
體液免疫:指通過活疫苗飲水或活苗、死苗注射產生的IgG而獲得的全身迴圈抗體,對侵入機體組織內部的外來病毒有中和能力,但對入侵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外來病毒作用甚微,需依靠區域性黏膜免疫來解決。
2.3.4免疫競爭和免疫抑制對新城疫免疫的影響
傳支單苗與新城疫單苗的同時使用時,由於各單苗間對呼吸道上皮靶細胞的爭奪,可導致新城疫部分免疫失敗,因此在使用單苗時二者應間隔兩週。筆者建議養殖戶最好使用新支二聯苗。
中強毒力傳染性法氏囊疫苗病毒損害法氏囊器官,極易造成免疫抑制和新城疫的免疫失敗。
此外,馬立克氏病、雞傳染性貧血 、J亞群淋巴白血病、網狀內皮增殖症病毒、呼腸孤病毒、黴菌毒素等均可引起免疫抑制病。(免疫程式見表2、表3、表4)
2.2禽流感
2.2.1當前禽流感的流行趨勢
過去,禽流感H9病毒通常對種雞產蛋率會有顯著影響,對肉雞沒有致死性。直到2007年冬天,華北地區肉雞35日齡左右因為H9病毒感染引起氣管出血,細支氣管內充斥大量麵條狀炎性分泌物,病雞出現肺水腫和窒息死亡,死亡率在10%~20%。說明H9病毒已出現變異,毒力增強,值得重視。2008年冬~2009年春,H9在肉雞的流行有更進一步加劇的趨勢。今冬明春更需注意。
2.2.2禽流感的症狀及病變
H5臨床症狀:潛伏期數小時至3天,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症狀,頭面部腫脹,流淚,腹瀉,雞冠出血壞死,腳鱗出血、變紫,雛雞死亡率高,種雞產蛋率下降20%~80%,5天左右產蛋率即降到低谷,上升緩慢。剖檢病變:氣管充血、出血,腺胃乳頭及腸段出血、漿膜出血,胰腺出血、點狀壞死,產蛋雞出現卵黃破裂性腹膜炎。
2.2.3禽流感的防制
現行的H9在症狀和病變上往往與H5有所雷同,要注意分辨和防範。依據我國當前的生產水平和綜合國力,健康免疫 發病銷燬是肅清我國禽流感必不可少的兩條腿行動方針。
對於家禽養殖企業來說,預防本病首先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做好家禽的隔離和消毒,拒社會疫情於雞場門外;第二是進行科學有效地疫苗免疫,增強抵抗力;第三是選擇適當的藥物。根據筆者的經驗,可以在疫苗免疫的同時,飲用黃芪多糖 黃芪甲苷,對禽流感的防治有幫助。
種雞可用H5、H9滅活苗免疫,出口肉雞禁用禽流感疫苗。
禽流感抗體滴度要求:種雞育成期≤6Log2,產蛋高峰期≤9Log2,產蛋後期≤7Log2,肉雞≤4~6Log2。(防疫程式見表5)
2.3 傳支
本病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單獨感染時死亡率不高,常與新城疫、大腸桿菌病等併發。臨床表現:氣管環間充血、下1/3處有黃白色黏液、肺肉變。1~18日齡感染傳支病毒的蛋雛雞,輸卵管永久性損傷,成為「假母雞」,成年雞感染後2天即產蛋率下降,2周降至70%,6~8周緩慢恢復,產蛋率難達標準。剖檢變化:卵泡充血、出血、變形萎縮,輸卵管變短、變細或水泡樣變性蛋畸形,大小不一,蛋清稀薄如水,濃蛋白層消失(蛋白濃度<20%)。
腎型傳支:腎腫大、充斥白色尿酸鹽。
腺胃型傳支:腺胃及乳頭高度腫脹出血,擠壓有白色膿樣物溢位。真正的病原有待研究。(防疫程式見表6)
3小結與討論
成功養雞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生物安全、精細化飼養管理、科學免疫和合理用藥的方方面面和每一個細節。因此筆者將其用9句話來概括:生物安全,區劃隔離;全進全出,謝絕參觀;道路硬化,髒淨分開 ;更衣換鞋,消毒為先;優良雞苗,無黴飼料;精心飼養,減少應激;科學免疫,合理用藥;管好雞糞和死雞,莫讓雞場變疫場;滅鼠防鳥,殺滅蚊蠅,勤除草;不養貓狗,不養水禽,不養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