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雛前檢查與進雛後管理!
商品肉雞飼養成功的關鍵在於一開始就有一套系統高效的飼養管理程式。該程式必須在進雛前就開始實施。進雛前雞舍的準備工作是商品肉雞飼養管理的一部分,為實現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肉雞群飼養打下堅實基礎。準備工作包括檢查以下專案:
1. 裝置檢查
在確定雞舍的裝置能力能夠滿足準備放置的雛雞數量後,安裝必要的育雛裝置並檢查所有裝置是否正常運作。保證飲水、喂料、保溫和通風系統均完成正確除錯。
2. 加熱器檢查
確認所有加熱器都安裝在建議高度並用最大輸出工作。在預熱開始前應對加熱器進行檢查並試執行一段足夠的時間。
3. 恆溫器檢查或探頭檢查
放置在與雞隻同高、育雛區域的中間位置。
記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的溫度計應該放置在溫度控制器的相鄰位置。
記錄每天的溫度波動範圍,24小時的溫差應該維持在2℃以內。
如果對溫度控制器的精準度有懷疑,應該每年或更短時間間隔要校正一次。
4. 地面溫度檢查
雞舍應該預熱,以保證(雞舍地面及周邊環境的)溫度和溼度在進雛24小時前就達至穩定。
要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在進雛前至少48小時開始預熱。
混凝土地面溫度為28-30°C。
預熱時間視氣候條件、雞舍保溫和加熱能力而定,不同雞場情況有所不同。
在進雛時,地面溫度應至少在30 - 32°C(相對溼度 30-50%),並且有強制空氣加熱。如果使用了熱輻射式加熱器/育雛暖爐,熱源下的地面溫度應為40.5°C。
隨著混凝土的溫度上升,飼料攝入量也上升。混凝土最高溫度應該是32攝氏度。任何溫度的進一步上升,飼料攝入都會下降,在35攝氏度時,飼料攝入停止。
雛雞在前5天沒有能力調節體溫,在14日齡前溫度調節能力都沒有完全發育好。
在每次進雞之前墊料溫度應被記錄。這會幫助評估預熱得效果。
混凝土溫度的熱成像:29.2攝氏度
在進雛前48小時應該對雞舍進行預熱,進雛前育雛溫度穩定24小時進行雞舍及墊料的加熱至溫度達到32°C(吹風式加熱器)或40.5°C(輻熱式加熱器-熱源下面的地面溫度),同時混凝土地面溫度最低應該達到28°C。
進雞時候隨機在某個區域快速測量混凝土地面及墊料的溫度,這並不能代表混凝土地面及墊料溫度的真實性及均勻性。最佳辦法是在整個雞舍長度中每間隔6米進行測量,雞舍寬度中每三排進行測量。
呈3條直線在雞舍裡每6米檢測溫度
5. 檢查最低通風量:
在預熱一開始時便應啟動最低通風量,將廢氣和過量的溼氣排出雞舍。
將漏風位置封好,消除影響雛雞的賊風。
在進雞之前檢查二氧化碳水平。二氧化碳水平應該一直低於3000PPM。
如果在準備進雞前,清潔和消毒過程中使用化學藥品(比如甲醛),那麼有足夠的通風將化學殘留帶走,併為雛雞提供乾淨的空氣。
如果使用墊料,那麼在進雞之前,氨氣濃度應該低於20 ppm。
6. 飲水器檢查
在育雛區域,應該為每1000只雛雞提供14~16個飲水器,包括補充飲水器,或者8~10個鐘式飲水器。
所有的飲水器都應該被沖洗,來去除任何殘留。
水必須乾淨並新鮮。
補充飲水器必須放置正確,確保雛雞知道那個是主飲水器和那個是補充飲水器。
調整壓力使每個乳頭上都產生一個小水滴,但是不要滴落。
檢查水線滲水及氣泡堵塞。
確保乳頭飲水器在雞的眼睛高度。
動物福利提示
雛雞依賴於養殖人員來為其提供正確的墊料溫度。如果墊料和空氣溫度過低,雛雞體內溫度就會下降,飼料攝入和飲水量也會下降,生長速度放緩,疾病的抵抗能力也隨之下降。
7. 檢查喂料
紙上喂料
如果使用開食紙增加喂料面積 ,喂料區域應該覆蓋至少育雛區域的50%。紙張應該放在靠近自動飲水系統的地方,使雛雞能夠容易地進食和飲水。理想情況是在每排水線下面鋪一條開食紙。
整雞舍育雛時,建議在紙上為每隻雞提供75克的飼料。飼料及紙在進雞後至少保留4天。
如果使用額外的開食盤,那麼應該為每隻雛雞準備50克飼料。
如雞舍部分用於育雛,在進雛後的最初7-10日,使用紙、料盤或蓋子等形式的輔助喂料器。
開食小料桶
開食小料桶:每75只雞/個。
開始盤
開食盤:每50只雞/個。
一般要求
至關重要的是不能讓輔助喂料系統中的飼料被吃光,否則令雛雞產生巨大應激,減少雛雞的卵黃囊的吸收。
輔助喂料系統絕不應見底—應保持系統常滿!
開食盤每天新增三次飼料,直到雞可以自主使用主喂料系統。
飼料必須為質量良好的顆粒料。
不要將飲水或飼料直接放置在熱源下面,因為這會影響雛雞的吃料和飲水。
自動喂料系統應放在地面,令雛雞更容易進食。如果可以,自動喂料系統應充滿飼料。
補充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