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對雞群的影響有哪些呢?
1、高溫天氣對雞群採食量和生產效能的影響
雞舍溫度是保障雞群高產穩產關鍵因素之一。產蛋雞的最適溫度範圍是15-26℃,其維持體溫所需代謝能最低,飼料轉化率最高,生產效益最好。雞舍環境溫度超過26℃時,雞體溫與環境溫差減小,雞體散熱難度增加,便會產生熱應激反應。26℃以上蛋殼會變薄,30℃以上破殼蛋和沙皮蛋明顯增加。
熱應激時採食中樞的興奮受到部分抑制,而消化道活動的減弱使消化道充盈度增加,使採食量進一步減少。雞自身沒有汗腺,為加速散熱、減輕熱負荷,雞群通過大量飲水和張口呼吸蒸發機體內的熱量。
減少採食量是動物在高溫條件下保持機體熱平衡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在23~30℃範圍內,氣溫每上升1℃,採食量下降1.6%,在32~38℃範圍內,氣溫每上升1℃,採食量降低4.6%。採食量下降時,能量、蛋白質的攝入量相應減少,同時由於增加飲水量,腸道內消化酶濃度降低,食糜通過消化道的時間縮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率,特別是大部分氨基酸的消化率降低,從而影響雞的生產效能的發揮。蛋雞表現為蛋重降低、蛋殼變薄、變脆,表面粗糙,破蛋率上升;小雞、青年雞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下降。溫度升高導致的家禽生產效能的下降,約佔總下降量的80%,而能量採食不足導致的效能下降只佔20%。2、高溫對家禽呼吸系統的影響
熱應激時,雞的呼吸速度加快,隨著舍溫的升高,呼吸頻率可由正常溫度下的20次/分逐漸增加到100次/分。由於呼吸頻率過度,體內的CO2排出量過多,pH值升高,出現呼吸性鹼中毒症狀。這是造成蛋雞軟殼蛋、破殼蛋和雞群憋蛋、難產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雞舍內持續高溫,腹肌疲勞,呼吸速度減慢,體內的CO2蓄積,導致血液濃度升高,pH值降低,出現呼吸性酸中毒症狀。造成肌無力、癱瘓,散熱更困難,死亡急劇增加。
3、高溫對家禽血液迴圈的影響
熱應激時,雞心律提高,血液迴圈加快,外周血管擴張,身體外表、上呼吸道和腹部肌肉中的血液量增加。
而消化系統、肝臟、腎臟和卵巢的血液供應量減少,使體內營養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限制,肝腎功能衰竭,從而導致蛋雞產蛋下降,甚者死亡增多。
4、高溫對蛋雞內分泌的影響
熱應激引起機體內分泌的生理失調,這是造成蛋雞生產效能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高溫導致激素分泌減少,從而影響了卵泡的生長髮育、成熟和排卵數的減少。
在急性熱應激時,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和釋放增加,血液中皮質酮濃度升高。糖皮質激素促進脂類、蛋白質的分解和糖異生作用,防止發炎從而提高機體總抵抗力。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會引起血管的收縮,使內腔器官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消化系統正常的生理機能,導致產蛋率下降。
5、高溫對雞免疫功能的影響
熱應激導致血清皮質類固醇的升高,糖皮質激素抑制機體的免疫器官和淋巴組織的蛋白質合成,引起雞體免疫抑制。長時間過多分泌,可導致胸腺和淋巴結萎縮,嗜酸性白血球和淋巴細胞減少,機體免疫力降低。雞受到熱應激後,免疫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熱應激降低血液中IgG水平及外源抗原的抗體滴度。增加異嗜性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比率,雞新城疫、流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