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春天的蛋雞
春季是蛋雞產蛋旺季,也是收集種蛋的最佳季節。為了使雞多產優質蛋,提高養雞經濟效益,在飼養管理上應當突出以下措施。
【調整飼餵方法】
蛋雞採食量增加後,最好採用粒料與粉料、幹喂和溼喂兼用喂法,以粒料為主,可佔日糧的50%—60%。要設定足夠的食槽和水槽,有條件另設礦物質飼槽,放入鉛質飼料,任其自由採食。每天應喂4—5次,飲用水一定要清潔。對種用公雞和母雞,還應適當喂些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飼料,可提高種蛋受精率、孵化率和雛雞成活率。
【提供充足營養】
春季由於蛋雞性激素分泌旺盛,隨著產蛋量的增加,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也隨之增多。一般來說,產蛋率在80%以上的雞群,在日糧中蛋白質應達到18%—20%,同時要提高動物性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增量,如鈣由冬季的2%—3%提高到3.5%、磷從0.5%提高到0.6%,並要配合質量好的青飼料。如發現雞群的蛋重減輕、產蛋率下降,說明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要有針對性地加以提高;如蛋重、產蛋量基本穩定,而體重減輕,說明飼料中的能量水平低,就要增加穀物比例;如發現雞群有肥胖趨勢,則應減少穀物比例;如雞群食慾下降,有消化不良現象出現,應將飼料中的食鹽含量提高到0.1%。
【保證環境舒適】
蛋雞最宜室溫為12—20℃,尤以13—17℃時產蛋率最高。要注意的是要搞好雞舍通風透氣,保持合理密度。春季氣候多變,晚上要防寒,舍內氣溫應保持在10℃以上。如日照短,應人工補充,使雞每天保持14—16小時光照。另外,一般每平方米地面有電燈3—5瓦,燈距地面2米左右。燈與燈之間距離3米。
【做好防治免疫】
隨著氣溫回升,各種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繁殖,加上蛋雞因產蛋消耗體力,體質下降,抗病力差,病源微生物可乘機侵入雞體,容易發生疾病。高產母雞往往會發生輸卵管破裂、白血病、傳染性下痢、雞新城疫等疾病。可在風和日暖晴天,對雞舍內外(包括舍牆、運動場)進行大掃除、大消毒,雞的一切用具用1%—2%熱火鹼水或草木灰水洗刷晾晒;每日餵雞一片土黴素,連喂5—7天,可間隔7日進行一次,或每雞一週喂一片長效磺胺均有殺菌和增強抗病力作用。預防球蟲病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新增0.01% 痢特靈或呋喃西林,喂3天停2天,連用5—7天,均有顯著效果。產蛋母雞進入高峰期時,需新增維生素B 2 ,封閉式雞舍養的維生素A、D新增量應比開放式的高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