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蛋雞產蛋高峰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蛋雞產蛋率達90%以上稱為產蛋高峰期。產蛋高峰期持續時間的長短,與全期產蛋量有密切關係。冬季是蛋雞最難飼養的季節,病多而複雜,由於外界溫度低,造成雞舍內環境溫度難以控制。對於蛋雞養殖戶來說,是個很大的考驗。
一 控制飼養環境
1 合理的光照制度
隨著冬季自然光照時間的縮短,養殖戶開燈的時間不應該是一成不變,而是應該隨著自然光照的變化而改變開燈時間,就是這個細節問題,如果長期不注意,就會影響產蛋率的1~2個點。
2 適宜的溫度
蛋雞生產的適宜溫度為16~25℃。產蛋高峰期下限溫度是16℃,所以冬季雞舍必須保障這個溫度,才能維持產蛋高峰的相對穩定。冬季蛋雞產蛋高峰期發病率高,在治療疾病時,一定要把溫度的因素考慮進去,只有保證了適宜的溫度,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3 保持雞舍空氣清新
冬季要正確處理保溫與通風的關係,搞好清潔衛生,減少雞糞在雞舍內的停留時間。
4 防止應激
騷擾、驚嚇、斷水等各種應激都會引起蛋雞產蛋率下降,縮短產蛋高峰的持續時間。在冬季,雞舍最容易忽視的問題是斷水(溫度太低造成飲水結冰)。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就會出現產蛋下降,進而影響產蛋高峰期。
二 加強飼養管理
1 滿足蛋雞營養需要
產蛋高峰期的蛋雞對營養要求較高,應供給營養全面、質量高、適口性好的產蛋高峰期配合飼料。處於產蛋高峰期的雞群,對於飼料非常敏感,所以在日常生產中應該注意以下細節。第一,產蛋高峰期禁止更換預混料;第二,禁止調動飼料配方。冬季處於產蛋高峰期的雞群,採食量增加,有些養殖戶為了節約成本,就降低豆粕的配比,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蛋重減輕,產蛋率下降,雞群缺乏營養,進而抵抗力差,爆發疾病。
2 合理安排飼餵時間和次數
標準化雞場要求的是三定:定人,定時,定次。定人,即固定的飼養人員,減少對雞群的應激。定時,即每天固定的時間餵雞。如果長期喂料時間不固定,隨意安排餵雞時間,會造成營養缺乏,排卵失常,從而影響產蛋高峰。定次,即雞進入產蛋高峰期,應該固定每天的飼餵次數。經實踐證明,冬季進入高峰期的雞每天飼餵兩次最合理(春秋季節也是每天兩次,夏季除外,因為高溫因素,夜間要進行一次補飼)。
3 及時撿蛋
看似小舉動,關乎大效益:雞群進人產蛋期,每天應該定時的撿蛋,這樣既能保障蛋的新鮮,又能減少破殼蛋的發生。如果不及時撿蛋,就會促使雞養成啄蛋的習慣。這個啄蛋癖一旦養成,就會一直持續到淘雞。嚴重影響整批雞的效益。
三 正確進行預防
1 時刻關注天氣變化
在冬季,天氣是影響蛋雞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這裡,給所有養殖戶一個建議,養成一個好習慣,關注天氣預報。不同的地區,冬季都有大幅度的降溫天氣,此時是病原菌入侵機體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及時的關注天氣變化,降溫前三天在飼料裡面加入多種維生素,那麼就能明顯降低雞群的發病率。
2 定期消毒
冬季雞體的抵抗力普遍減弱,若忽視消毒,極易導致疾病爆發流行。冬季養雞通常採用飲水消毒的方法,即在飲水中按比例加入消毒劑,每週使用一次即可。 如果使用噴霧消毒,由於外界氣溫低,雞舍密閉容易引發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噴霧消毒時,注意事項如下:第一,選擇刺激性、氣味較小的消毒劑進行消毒;第二,加大噴霧裝置的壓力以減小霧滴;第三,適當使用溫水;第四,適量提高雞舍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