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養蛋雞脫肛原因與防治(圖)

一、脫肛原因
籠養蛋雞的脫肛多發生於蛋雞開產後的初產期或盛產期,並多見於高產雞。發生脫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蛋雞在育成期由於運動不足和雞體過肥所致。蛋雞在育成期,其日糧能量水平過高或上籠過早,雞運動不足,將導致母雞體內脂肪沉積過多,造成雞體過於肥胖。由於恥骨間和下腹部的大量脂肪壓迫輸卵管,阻塞產道,使輸卵管肌肉過度緊張,每次產蛋都強力努責而造成脫肛。
2、母雞開產過早或過晚。母雞過早開產,雞體發育與性成熟不相適應,雞體小,骨骼肌肉發育不良,難以維持產蛋;若開產過晚,則往往一開產就產大蛋,易引起難產而脫肛。
3、日糧中蛋白質含量過高,蛋白質供給過剩。母雞開產後,產蛋率呈上升趨勢,此時若飼餵大量的高蛋白飼料,使產蛋量劇增,蛋重加大或出現較多的雙黃蛋,因而難產脫肛的發生率相應增加。
4、配合日糧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缺乏。產蛋雞在盛產期,若維生素A和維生素E攝取量不足,性激素分泌不平衡,輸卵管及洩殖腔粘膜上皮角質化而失去彈性,起潤滑作用的油質分泌物減少,致使雞產蛋不通暢,產蛋時用力過度造成脫肛。
5、光照不當或維生素D供給不足。蛋雞過早補充光照或無規律地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光照強度,造成母雞過度興奮,神經敏感,互相啄鬥,提早產蛋或攪亂產蛋規律而引起難產脫肛。此外,在盛產期日糧中鈣質含量較高,此時若光照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鈣磷比例失調,使日糧中的鈣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剩餘的鈣則沉積腸道,刺激腸粘膜發炎,排糞時強力努責造成脫肛。
6、病理因素所致。輸卵管與洩殖腔患有炎症、白痢、球蟲病及腹腔腫瘤等均易引起母雞脫肛。
7、不利環境的影響。母雞產蛋時受到外界環境的驚嚇;有啄食癖的雞趁產蛋時肛門外翻之際啄其肛門,都可造成脫肛。
二、防治方法
1、要認真做好育成期的飼養管理。對育成雞應實行限制飼養,即7~14周齡的小母雞日糧中粗蛋白質佔16%左右,其目的是保證肌肉充分發育,以後每週降低1%,至18周齡時,日糧中粗蛋白質降至12%。這一時期,日糧含代謝能水平不宜超過2700千卡/千克;要每天限食10%~20%(即喂自由採食量的80%~90%);從7周齡起,根據實際體重與標準體重之差來調整日糧喂量。如果體重超過或低於標準體重的1%,下一週要相應減少或增加1%的飼料量。還要注意育成雞的運動,無論是地面墊料育雛還是大籠育雛,產蛋雞上籠的最適宜時間是17~18周齡,這樣可以控制育成雞適期開產,保持良好體狀,防止過肥,從而降低難產脫肛發生率。
2、光照要適宜。光照對雞的性腺發育、採食、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以及產蛋作用極大。20周齡以前,每天光照時間不宜超過12~13小時。20周齡起,每日光照時間開始逐漸增加,一般可每週增加0.5~1小時,直至增加到每日光照15~17小時,以後則保持穩定,切忌忽長忽短。其光照強度,育成雞為2~3瓦/平方米,產蛋雞為3~4瓦/平方米,宜在雞籠兩側上方設光源,切忌留有光照死角。
3、要加強產蛋盛期的飼養管理。產蛋雞進入產蛋高峰後,不僅產蛋率高,而且體重還在增加,所以要注意營養物質的供應,根據雞群的產蛋水平來合理配製日糧,以免引起蛋雞減產、脫羽、脫肛。
4、搞好斷喙。雞出殼後6~9日齡時用電熱斷喙器或電烙鐵斷喙,上喙斷掉1/2,下喙斷掉1/3,在開產前或上籠時再修喙,要保持上喙短,下喙長,圓滑無尖。
5、提供安靜的產蛋生活環境。要減少和排除外界能引起應激刺激的各種因素,防止雞群受到驚嚇,對患有啄癖的雞,應單獨飼養或淘汰。
6、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一旦發現脫肛雞,要立即進行隔離,對症狀較輕的雞,可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將脫出部分洗淨,然後塗上紫藥水,撒敷消炎粉或土黴素粉,用手將其按揉復位。比較嚴重用上述方法無效的,可採用肛門膠皮筋煙包式縫合法縫合治療,對病雞減食或絕食兩天,控制產蛋,然後在肛周用1%普魯卡因注射液5~10毫升分三、四點封閉注射,再用一根20~30釐米的膠皮筋做縫合線,在肛門左右兩側面板上各縫合兩針,將縫合線拉緊打結,三天後拆線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