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限飼——肉雞增效飼養的有效途徑

薛玉華 (吉林省大安市龍召鎮農科站 131300)

一 限飼的目的

控制雞的生長速度、抑制性成熟的時間。限飼可使雞性成熟適時化和同期化,群體產蛋率上升快,大大地縮短到達50%產蛋率所需時間。

節約飼料。雞限飼的採食量比自由採食量減少,可以節約飼料10%一15%。

二 限飼的方法

限飼方法主要有量限和質限兩種:

量限:指限制飼餵量的方法,包括定量限制(如輕型雞要輕度限飼,即給雞群原採食量的70%,80%,90%的料量);停喂結合(可1周內停喂1日,3日內停喂1日,或者隔日1次);限制採食時間。

質限:指對供給育成雞日糧中某一種必需的營養物質進行限制,如對7~19周齡育成雞,飼餵含14%粗蛋白質平衡日糧。

三 限飼要求

體重:育成肉雞平均體重與該品種、品系標準體重相差不宜超過100克。

雞群發育整齊:要求雞群體重,在平均體重正負10%範圍的雞數佔70%~76%。若這群雞生長髮育整齊數佔77%~80%,則該雞群的均勻度屬優良。

適時開產:肉用種雞要求在24周齡左右開產,開產後經過8~10周時間,達到產蛋高峰期,雞群不但產蛋量高,蛋重而大,種蛋合格率高。

死亡率:要求育成期的死亡率較低,一般不超過5%。

四 限飼有關問題

標準體重:是指能充分發揮該品種生產效能的體重指標,要求該品種的雞都能達到這個指標。

測定平均體重:肉雞平均體重的測定根據各品種、品系體重和產肉效能不同而定,一般肉用種雞父母代在4周齡,雜交黃雞在7~8周齡,三黃雞在8周齡之後才限制飼餵,開始限飼前先測定體重,以後每週空腹抽稱一次,抽稱雞數要求不少於群體總數5%,或至少100只雞,且具有代表性。為此,在雞舍各個點,分別用捉雞的鐵絲網把部分雞圍住,先剔除病、殘雞,然後將所有雞逐只稱重,這樣才能使抽樣的雞具有代表性。

測定體重時間:應安排在每週的同一天,同一時間,最好安排在停料日進行空腹稱重。但執行限制飼養時不可能每個星期的同一天都是停喂日,此時可將稱重的時間安排在早晨喂料前進行,才能保證空腹稱重,待稱完體重後再喂料。

新廣黃雞養殖的飼料保管和飼養增效

新廣黃雞體形豐滿,結實,生長速度快,出欄早,一般50-60天就可以上市,新廣黃雞還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強,在我國很多地方都能養殖,是一個不錯的肉雞新品種。新廣黃雞父母帶公雞體型

冬春季節養雞增效五要點

冬春季節交替時,天氣寒冷,青綠飼料匱乏,因此,冬春季節養雞要想獲得高效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保暖:冬春季節,氣候寒冷多變,給家禽養殖戶的生產帶來許多不便,特別是低溫對產

春防蛋雞「溫感」旺產管理增效

蛋雞溫感即雞溫和型感冒。在家禽疾病中傳染性疾病約佔80%,普通病佔20%;而在傳染性疾病中,病毒病佔80%,細菌及寄生蟲傳染佔20%;病毒病中,溫和型流感及非典型新城疫佔80%,其他的病毒病佔20%。隨著集約化養雞場的增多和規模不斷擴大,汙染越加嚴重,近幾年家禽的溫

蛋雞養殖增效降本三條措施,您還需注意這些細節!

前言:蛋雞養殖中,飼料佔整個成本投入的70%左右,降低飼料成本對於控制養殖成本投入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通常,降低飼料成本有三條措施:一、開闊思路,優化配方,選用更豐富的原

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家禽傳染病

病原體由傳染源排出後,經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動物所經的途徑為傳播途徑。瞭解傳染病傳播途徑的目的在於切斷病原體的繼續傳播,防止易感動物受到感染。從傳播方式上,它可分為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兩種。一直接接觸直接接觸是在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參與下,病原體

防禦雞病注意傳播途徑

雞病的傳播途徑中,許多因素和因子在這其中起到很大作用,傳染性因子可在病雞的糞便中,或在其感染的器宮、部位和排洩物中,通過吸血昆蟲而脫離病雞,從幾種途徑將病菌傳給易感個體

雞大腸桿菌病的傳播途徑

雞的大腸桿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腸桿菌引起的細菌性傳染??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1.消化道:飼料和飲水為本菌汙染,尤以水源被汙染引起發病最為常見;2.呼吸道:沾有本菌的塵埃被易感雞隻吸入,進入下呼吸道後侵入血流而引起;3.蛋殼穿透種蛋產出後為糞便等髒物

提高雞群均勻度的科學途徑

家禽養殖中,雞群生長的均勻性是非常重要的,均勻度高的雞群能確保大多數雞獲得的飼料營養是合適的,並且雞群能夠對光刺激產生均勻一致的反應,從而使產蛋率快速穩定增長。均勻度包

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播途徑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間的傳播主要依靠水平傳播,如空氣、糞便、飼料和飲水等;目前的證據表現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會經蛋傳播。但也有實驗表明,實驗感染雞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傳播的可能性。感染和發病雞群的種蛋不能用作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