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蛋雞如何做好疾病防控管理?
進入春季,外界氣溫逐漸回暖,但晝夜溫差大,雞舍內既要保證溫度又要進行換氣。雞舍通風調整不及時容易出現冷應激,容易誘發雞群發病。
與此同時,隨著氣溫回暖,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復甦,容易發生其它疾病,導致雞群體質下降,繼發傳染性疾病的機率大大提升。如何抓到春季疾病防控的關鍵點,確保雞群健康,是廣大養殖戶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瞭解過去
回顧過往疾病發生情況,排名前5位的疾病依次為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H9、大腸桿菌病、滑液囊支原體、雞傳染性鼻炎;5種疾病佔確診疾病的總體比例在65%。
二、確定未來
2024年需要重點防控的三類疾病:垂直傳播性疾病-支原體病;免疫控制性疾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H9和傳染性鼻炎;環境條件性疾病-大腸桿菌病。
1、支原體防控
支原體屬於垂直傳播和環境控制性疾病,首先是控制種源,選擇淨化較好的大公司的雛雞進行飼養,能有效減少支原體發病。
其次,做好預防性投藥,控制體內支原體的數量,抓住關鍵節點預防用藥,比如H5免疫應激、喉炎免疫應激、轉群應激和冷應激等。
此外,減少應激,提升體質。精細雞群管理,做好人員的搭配協調,實施標準化操作,減少雞群應激。關注冬春季節雞群對飼料的營養需求,寒冷時節,要給雞群提供足夠的高能量、高蛋白的優質飼料,新增多維,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切實滿足雞群的生產需要和生理需要,提高雞群的體質。
2、傳染性支氣管炎防控
IB 屬於免疫控制類疾病, 但是單純依靠免疫手段不能很好地控制傳支的發生,傳支的發生還與生產管理各環節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可將IB 定性為免疫類條件控制性疾病。
(1)準確免疫是核心
通過合理的疫苗免疫使雞群產生均勻有效的抗體,是防控IB 的核心。確保毒株準確、程式準確、方法準確、時機準確是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的關鍵。
(2)環境穩定是根本
春季晝夜溫差較大, 很容易導致雞群體質下降,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溫度穩定是雛雞1~3 周的管理關鍵,要維持穩定的溫度需做好三個穩定:源頭穩定、時間穩定、空間穩定。
(3)生物安全做保障
病毒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縱向、橫向傳入養殖場。空場管理是切斷病原縱向傳播的關鍵,不能做到空場時也必須保證能做到徹底的空舍。
通過切斷五個傳播途徑即雞與雞、人與雞、物品與雞、空氣與雞、動物與雞,來阻斷病原橫向傳播,為雞群營造安全環境,保證雞群健康。
3、禽流感H9防控
溫和型流感H9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尤其以秋、冬、春季節發生非常普遍,夏季發病較低,但溫和型流感H9是家禽疫病中發病率持續保持最高的一種。
雞群裡面個別雞出現呼吸道症狀-「呼嚕聲、咳嗽」,大部分雞隻呼吸道症狀白天不容易聽到,夜間關燈後可以聽到「呼嚕聲」。呼吸道傳播速度快,個別雞還會發出怪叫聲,少部分雞精神不振、腫臉、綠色糞便、拉稀現象。還有一部分雞蛋出現沙殼蛋、破殼蛋、軟殼蛋。
此病主要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穩環境、控通風、提體質、降應激,是預防本病發生的根本。
4、傳染性鼻炎防控
(1)做好傳染性鼻炎免疫
選擇毒株對型疫苗進行免疫,發生過鼻炎的養殖場區,確定本場區鼻炎免疫毒株。根據本場區鼻炎免疫毒株,選擇合適的免疫程式和免疫產品。
鼻炎高發區在35~50日齡,免疫齊魯鋁膠鼻炎,應激小、起效快;二免:80~100日齡,免疫齊魯油苗鼻炎,保護率高、保護期長;三免:高發區域、高發季節,產蛋期補免一次齊魯鋁膠鼻炎,未雨綢繆。
(2)做好春季通風管理
關注夜間最小通風量:最小通風是維持雞舍內環境的最小空氣交換量,提供雞群生長的氧氣,控制雞舍內的相對溼度。
關注雞群最適體感溫度:體感溫度的適宜均勻穩定,可以給雞群提供一個適宜穩定的溫熱環境,減少因溫度的突然變化,對雞群造成的冷熱應激。
5、大腸桿菌病防控
防控大腸桿菌病首先要了解病因。
一方面是由於環境不能滿足雞群的生理需求導致的。雞舍內的衛生環境較差,對雞舍的飼料、飲水和空氣造成汙染,導致雞群傳大腸桿菌的現象。由於通風的不協調,雞群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導致雞群發生氣囊炎誘發大腸桿菌,可以從環境的改善避免疾病的發生。
另一方面是由於繼發造成的因素。由於雞群發生其它疾病,雞群體質下降繼發了大腸桿菌,這種情況首先要將其它疾病消除掉才能避免大腸桿菌的發生,所以要先控制好原發病才能控制大腸桿菌的發生。
三、評估當下
1、指標分析
通過與標準和上批次飼養水平對比,評估雞群產蛋率、死亡率和淘汰率,找到影響雞群指標因素,制定關鍵點控制措施。
2、三類疾病分析
瞭解周邊疾病的發生情況和市場上春季流行的疾病,結合場區春季疾病的發生情況,制定春季重點需要重點關注的疾病防控措施,同時做好雞群抗體評估。
3、三個損失分析
找到影響場區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和經濟損失因素,制定防控措施,降低損失,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