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肉雞養殖管理過程中最容易疏漏的環節以及常見操作誤區

  養殖管理過程中最容易疏漏的環節

養雞是個精細活,尤其是肉雞,飼養短短几十天就要出欄,所以在整個養殖過程中,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飼養管理哪怕出現一次失誤,就會對最終的生產效能產生影響,比如料肉比增高、體重不達標、死淘率增加、病情控制不住,甚至被迫提前出欄等等,最終導致養殖失敗直接影響經濟效益。

所以,在養殖過程要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實際操作時,儘可能做到合情合理,精準無誤,將養殖風險降到最低。

具體飼養管理該如何操作?根據多年的一線養殖經驗,總結了一些養雞最容易疏漏的細節,藉此與大家分享。

  一、溫度控制不好

溫度控制不好有兩種情況,一是溫度偏低,另一個就是溫度偏高。

一般情況下溫度偏低的情況比較少見,大多數情況是溫度偏高。有很多人認為溫度高些雞隻容易飼養,所以每一次進雞之前都把育雛室內溫度升到35°C~36°C,甚至是更高。實際上是不需要這樣高溫度的,雛雞經過長途運輸,有的已經顯出輕微的脫水症狀,進入育雛室後還需要有一定的適應時間,如果一進入育雛室就遇到高溫,這對於雞群來說是一種強烈應激,很容易造成部分雛雞脫水更加嚴重。所以,建議在雛雞進入育雛室之前,育雛室溫度控制在29°C左右,待到雞群全部進入雞舍後,再將溫度逐步升高,直到雞群完全散開,適應育雛室內的溫度。然後將溫度恆定在這個水平。

當然,育雛室內溫度低也是不可以的,會造成嚴重的雛雞臍炎、白痢,卵黃吸收不良或不吸收。總之,育雛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不好就會影響雞隻終生的生長。

  二、通風不合理

通風不合理常見的表現有不敢通風和亂通風兩種。最多見的是養殖場不敢通風,尤其飼養週期的前期階段,很多人都覺得雞日齡小,怕受涼,不敢通風。或者認為雛雞舍內環境尚可,用不著通風。但是這就會為後期通風工作埋下隱患。前期不敢通風,倘若雞群到了20多日齡,感覺舍內空氣質量較差或者需要降低室內溫度而進行通風時,如果通風量過大,雞群就會表現出不適,嚴重的會出現感冒的現象。如果通風量過小又達不到改善空氣質量的效果,雞群依然會出現呼吸道問題。

筆者在此建議,(尤其封閉式籠養雞舍)雛雞在第一天(最遲不超過4天)進育雛室就可以緩緩地通風換氣,通風換氣的目的是保持雞舍內空氣新鮮,氧氣充足。一定要在保持雞群適宜溫度的情況下,儘可能早得讓雞群適應通風換氣,這樣,到了20多日齡,需要加大通風量的時候,雞群就能夠適應,很少出現感冒的現象。

還有就是亂通風,根本不管雞群的狀態如何,只是憑著自己的想象和感覺,隨意開窗、開風機,這樣的管理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溼度控制不好

溼度問題比通風還難掌握,由於現在養殖裝置比較先進,大部分都是熱風爐送風,在育雛期需要的溫度又高,所以熱風爐不停的工作,造成舍內乾燥,溼度不夠。這樣就會對雞群的呼吸系統產生影響,尤其是肺臟,怕熱怕燥,所以高溫和乾燥會讓肺部受損,造成後期肺炎、氣囊炎增多。也有的是溼度過高,尤其是在冬季雞舍密閉,溼氣排不出去,牆壁和房頂都是細密的水珠,這樣就會引起雞群發生腸炎、大腸桿菌病、關節炎、葡萄球菌病等多種疾病。

  四、過分依賴裝置

有些養殖場投資很大,裝置也很先進,但是雞群仍然飼養不好。主要原因是過分依賴於裝置,而忽略了人為因素。比如說通風,調好了風機和通風口,設定了時控,就以為做到位,而不經常觀察雞群的狀態,萬一天氣變化或者風機停轉,就會造成雞舍發悶(尤其是後半夜)空氣不流通問題。再比如說飼餵加料,按鈕一按,自動加料機緩緩啟動,就放心了。如果有的地方吃不完,有的地方不夠吃,就要人工勻料,否則雞群會出現個體大小不一,進而導致腺胃炎疾病發生。

除了這兩個情況,其實還有很多情況,像依賴溫度表,依賴負壓表等等,這裡就不再贅述。總之,養殖場在使用先進裝置的同時,也不能完全依靠裝置而進行偷懶,反而要更勤奮,才能做到飼養管理的萬無一失。

  另附:養雞常見操作誤區

1.直接用深井水兌疫苗:深井水含有氯離子等對疫苗效價有影響,建議提前打好沉澱一個小時左右。

2.用過的疫苗瓶隨處亂扔:疫苗本身就是病毒,特別是活毒苗,建議用過後消毒並深埋。

3.在做苗過程中使用金屬器具:對疫苗效果有影響,建議使用塑料器具。

4.防疫使用疫苗量或大或小,沒有合理的防疫程式:不考慮機體抗體水平,建議根據雞群情況,地區流行病制定合理的防病程式,用量需要根據抗體水平來決定。

5.不注意疾病的預防,只等發病後去治療:現代養殖觀念,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於治。

6.濫用抗生素:盲目用藥,長期用藥。導致機體產生耐藥性,而且對機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嚴重的會中毒,發病後治療效果不佳。

7.以自己的固有經驗診斷疾病,導致治療無效:現在的疾病變化較大,也很複雜,最好站在中西醫的角度準確診斷。

8.盲目使用原粉或國家禁用藥品,把握不好劑量,引起藥物中毒和機體殘留。

9.未發生疫病不用消毒: 常見誤區為:消毒後不發生傳染病,消毒劑氣味越濃越好、長期使用單一消毒劑,這樣極易導致病毒耐藥性。建議加強消毒觀念,備兩種或兩種以上消毒液,交替使用。

10.養殖戶之間互相串棚:未經消毒直接進入雞舍,極易導致疾病流行和擴散,建議進雞後不要隨意串棚,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11.突然換料:突然更換飼料易引起雞的應激反應,有時甚至會造成死亡。特別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建議換料時過渡三天,做好在料中拌點針對腸炎的中藥。

12.無隔離區,健雛和病雛混養:容易導致疾病的傳播,建議在雞舍下風口處建立隔離區,隔離病殘雞。

13.忽視淘汰:建議在管理過程中淘汰弱殘雞等。

14.只考慮抗菌消炎,忽視病理調節:建議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案治療疾病,抗菌消炎,機體調節,防治疾病復發。

15.不能很好的處理溫度、溼度、通風等之間的矛盾:建議高溫時通風,溼度大時通風,在變化大時,先讓溫度高二度左右,適量同半小時左右,如此迴圈。

16.溫溼度計擺放位置不正確:建議溫度計的感應電與雞背平,裡熱源和涼風處不要太近。

肉雞養殖管理過程中最容易疏漏的環節以及操作誤區

養殖管理過程中最容易疏漏的環節養雞是個精細活,尤其是肉雞,飼養短短几十天就要出欄,所以在整個養殖過程中,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飼養管理哪怕出現一次失誤,就會對最終的生產性

蛋雞場飲水管理誤區

雞的飲水量不足會影響雞的生產效能危害雞群健康,影響雞群飲水量的因素眾多,避免管理的失誤和疏漏,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和舒適的飲水環境,是飼養管理的必修課。1.觀念不正確飲水不

肉雞養殖的誤區探討

在肉雞飼養過程中,眾多的從業者都習慣沿用著自己長期摸索的養殖經驗,豈不知,恰恰是這些習慣性做法讓他們無形呻蒙受了很大損失。現就普遍存在的問題介紹如下。1、用生石灰帶雞消毒生石灰具有購買方便、使用方便、成本低和消毒效果好等諸多優點,是養雞戶常備常用的

夏季溼簾使用常見4大誤區

誤區1:水溫越低,降溫效果越明顯水溫升高,蒸發也就加劇,蒸發加劇,水所帶走的熱量就增多。即:降溫效果也就越明顯。因此,常溫水即可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時也可迴圈使用,減少

四季養雞消毒技術和消毒常見誤區

1春季養雞消毒技術1.1春季消毒的要點春季氣溫較低,氣候複雜多變,適宜各類病毒性微生物生存與傳播。飼養管理時,通風與保溼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搞好

冬季封閉式雞舍(半封閉式)通風換氣的要點和常見誤區

封閉式雞舍相比開放式雞舍,具有土地利用率高、節省人工、單棟飼養規模大、便於標準化管理等優點,越來越受到養殖戶的歡迎,也是未來中國養雞業的發展趨勢,而封閉式雞舍的管理中,

最實用的初春雞場通風具體操作辦法

部分養殖戶會存在一個誤區冬夏溫度極寒/極熱,應該是通風管理重點季節,春秋溫度正好,通風容易控制。其實不然,事實上,在季節轉換的時候,外界溫差較大,如果不注意通風管理,雞群

肉雞養殖場生產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隨著家禽養殖業的發展,養殖管理與硬體技術也隨之進步,風機、溼簾、暖風爐、網上養殖模式等也越來越為養殖戶接受並使用;而保健品和新增劑的發展,使得料肉比由原來的2.15左右逐步下降,個別地區達到了1.7左右,人們的養殖觀念也隨著養殖業的發展而變化著。雖然如

常見傳染病的識別與防治

鴨常見病中傳染病危害最大,傳染病通常由病毒感染所致,其流行和發生一般需要通過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鴨群三個環節。因此,掌握鴨病發生特點,控制傳播環節,做好防疫治療,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