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質量差的4大原因
據統計因蛋殼質量差造成的雞蛋損失約為8%左右;蛋殼質量問題雖然不影響雞蛋的營養價值,但能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直接影響雞蛋的銷售和價格。
蛋殼品質是衡量蛋雞生產效能好與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隨著集約化的發展,提高蛋殼品質對蛋雞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引起蛋殼變差的原因有疾病、飼料、雞群日齡大小、應激因素等,現總結如下:
1、感染滑液囊支原體(MS)後造成的蛋殼質量變差
該病既有垂直傳播也有水平傳播,具有雙重性,在種雞上滑液囊支原體淨化的難度很大。該病最近這兩年在蛋雞的發生率至高不下,而且雞群在開產後依然有發病現像,產蛋遲遲難以上高峰。據報道MS的陽性率高達69%。蛋雞MS感染後直接或間接影響雞群的產蛋量和蛋殼品質下降,表現為雞蛋的尖端部位有環狀的粗糙(糙頭蛋)、陰陽蛋。由於蛋殼質量差,產出的雞蛋在滾動過程破損嚴重,容易形成龍眼蛋,也有的蛋殼普遍較薄、雞蛋形成裂紋嚴重。
2、傳支影響蛋殼質量
主要表現開產時的軟蛋和薄殼蛋,該病秋冬季節多發,雞群在小雞和青年雞發病最多嚴重影響雞群產蛋率和蛋品質量,雛雞最怕冷應激,個別育雛場在寒冷的季節育雛時雞舍供暖出現問題,表現為預熱不充分、雞舍溫度偏低或脫溫過早,是形成該病的原因之一,這種問題造成雛雞的體質較差,免疫應答下降,免疫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水平低下,雞群呼吸道疫病頻發。
該病混合有滑液囊支原體是會嚴重抑制傳支抗體的產生,從而造成雞輸卵管的異常發育(有的僅表現為輸卵管異常發育而輸卵管長度基本正常),進而影響蛋殼的質量。
3、日齡因素
新開產蛋雞所產蛋的蛋重小,蛋殼質量較好,隨著蛋雞周齡增長,肝臟功能和生理性生殖機能減退、生殖器管衰老、腸道吸收功能變差,都是最終影響蛋重的增加量。隨著雞群日齡的不斷變大,雞群蛋殼厚度和強度降低,破損率增高,尤其是50周齡後,水紋蛋、薄殼蛋、蛋殼鈣化不良和其他可見缺陷蛋數量比例增大。尤其是黴菌毒素長期侵害,膽汁分泌不足,脂溶性維生素乳化吸收受影響,加之腸道吸收能力減低,會導致鈣、磷、微量元素以及脂溶性維生素A、D、E吸收。
後期蛋大,鈣的需要增加,蛋殼佔蛋的比重變小,而且隨著蛋雞年齡的增加與生殖器官的不斷衰老,雌激素分泌減少,維生素D3的轉化能力減弱,持續產蛋造成體內的鈣與磷加快消耗,蛋殼則相應較薄; 老雞腸道吸收功能減弱,如果還伴隨過料、拉稀等現象,吸收功能更差,建議在飼料中新增牛至雙炎淨、肝腸泰,菌酶康等,藉助丁酸進行修復腸道,消炎止瀉,可以很好地改善腸道不好引起的雞蛋品質不好的問題。
4、應激因素
雞舍溫度變化過大、轉群應激、疫苗接種、雞舍溼度過大等,都會引起生殖系統神經機能紊亂,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蛋殼鈣化過程和色素沉積,會導致蛋殼顏色變淺,沙皮蛋、軟殼蛋,甚至畸形蛋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