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雞如何補鈣?
鈣對雞正常生理功能、骨骼的發育以及穩產、高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補鈣、特別是預產期補鈣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育雛期鈣的新增:由於蛋雞向小型化發展,0-8周較短的育雛時間已經不適現代蛋雞新品種的發展,為了充分發揮蛋雞的遺傳效能,我們打破看日曆養雞,把脛骨長度達86毫米,同時體重達相應日齡標準做為育雛結束的標準(脛骨、體重雙達標)。
這樣也就把育雛期使用0.9-1%鈣的時間由8周延長到「脛骨、體重」雙達標的10周左右(以實際脛骨、體重發育為主,時間僅供參考)。在此期間,對於使用4%-5%預混料的,不用額外新增石粉等,但是為了促進雛雞飼料的研磨、消化與肌胃的發育,建議從15日齡開始,每星期至少3次設料盤新增粗石英質砂礫,也可直接額外新增2-3/‰的粗石英砂礫。
結束新增沙礫時間是脛骨、體重雙達標後,新增0.3%-0.5%中等大小顆粒狀石粉取代其功能為止。對於自配料或使用小比例核心料的使用者,使用無魚粉日糧,且在脛骨、體重雙達標期間,新增1.5%磷酸氫鈣的,新增1%左右直徑1.3-2毫米顆粒狀石粉就可以了(顆粒約北方小黃米大小,大小應易喙啄食為宜)。新增一定量魚粉的,可以酌情減少磷酸氫鈣等的新增。
二,育成期的鈣新增:在育成期全價飼料含鈣最好在0.8%左右,由於4%-5%的預混料連同玉米、豆粕等原料在內大約含0.7%左右鈣質,所以在脛骨、體重雙達標後-性成熟前2周,對於使用4-5%育成期預混料的,可以新增0.3%-0.5%的較大顆粒的石粉(去掉新增的粗沙礫,顆粒以2-2.5毫米為宜,即半個黃豆粒大小)。對於使用核心料自配的,要新增不低於1%的磷酸氫鈣。
三、預產期鈣的新增:由於預產期時間較短,僅為2周左右;加上養殖戶害怕溼糞下痢;以及新增預產期鈣的時期不容易把握等原因。多數養殖戶在開產後才按照雞蛋的增長成數逐漸新增石粉。
這種做法的直接後果:
一,是產蛋率上升緩慢,低鈣日糧抑制家禽下丘腦活動,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引起產蛋上升緩慢甚至下降。不僅如此,由於採食正常,還容易造成過剩營養轉化為脂肪,引起脂肪肝;二,是易發生疲勞綜合徵性癱雞,特別對於早熟的後備雞,使用含鈣在1%之內的飼料,其儲存的骨髓鈣僅夠產2-3枚蛋的需要,這樣的雞會很快停產或不連續產蛋,高峰上升緩慢,依靠犧牲骨密質供鈣稍長就會因鈣質缺乏至跛,發生產蛋雞疲勞綜合症。
使用2周左右預產期含鈣2.25%左右的飼料非常必要,大家不必擔心腎臟病變或溼糞下痢,因為有證據表明只要6-8周之前不供給後備母雞蛋雞日糧,就不會見到腎臟結構改變的副作用;只要育成雞合理控制麩皮在12%之內,且新增石粉注意過渡,溼糞下痢問題就不大。
嚴格來說預產飼料是在預產期性成熟前2周—5%左右產蛋期間使用。由於飼養水平差異較大,開產具體時間不容易預測。所以最好的方法根據雞第二性徵,尤其雞冠開始發育做為由育成低鈣日糧轉為預產2.25%鈣日糧的標誌。
大約是15-17周,時間僅供參考。此階段對於使用4%-5%育成期或產蛋期預混料的(體重達18周標準體重後更換為產蛋期)新增4%-4.5%的石粉。石粉顆粒直徑大於5毫米以上不低於60%-70%。當然在90-100天要逐漸增加石粉進行過渡。對於使用小比例自配飼料的,最好新增不低於1%的磷酸氫鈣。
四、產蛋期鈣的管理:嚴格來說,蛋雞每產一枚蛋需要攝入3.8-4.2克鈣質(鈣攝入不要超過4.5克/天.只,也不要超過4%)。鈣新增%=產蛋率%/採食量(克)×0.22。比如採食量115克,93%產蛋率的雞群,在春秋天飼料含鈣為:93%/115×0.22=3.68%.由於季節及採食量、產蛋率、日齡的不同,鈣的需要本身是個變數。
一般而言,從5%產蛋-280天使用含鈣3.5%左右的飼料就可以了。其中對於使用預混料的,春秋季節按照推薦配方新增石粉就可行(4%、5%大比例預混料新增8%左右,2%預混料新增9%左右。對於推薦新增7%石粉的說明預混料含有較多的石粉);冬季由於採食量的增加建議下調1-0.5%石粉;夏季要增加1-1.5%石粉。
對於使用小比例核心料自配料的,可以參考廠家推薦的石粉量。也可以參照下面模式:
一,是使用1%左右磷酸氫鈣新增植酸酶的,春秋季節石粉新增不低於9%(其他季節調整參照上述);二,是使用1.5%或更高磷酸氫鈣新增而不使用植酸酶的,可以酌情減少石粉新增為8.5%左右;對於使用魚粉、肉骨粉等含鈣高的原料可以通過計算減少鈣磷等新增。
無論那種方式,在蛋雞280天后,要提高鈣為3.8%左右,一般要額外增加1%-1.5%的石粉,當然夏季、冬季也要合理上調或下降石粉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