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家禽易患的兩種病的防治方法
營養性疾病營養性疾病 一般是指家禽由於體內缺乏某種營養物質,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及生產需要而導致的疾病。經常發生的營養缺乏症有蛋白質缺乏症、維生素缺乏症和無機鹽缺乏症。
臨床症狀為清瘦,生長緩慢,癱瘓,眼疾,下痢,毛色無光,啄癖和異嗜等,還可誘發其它傳染病,對家禽危害很大。其發病原因多種多樣,除去與飼料質量有直接關係外,還與環境、應激和採食量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夏季的發病率遠高於其它季節。
為了減少夏季營養性缺乏症疾病的發生,應根據發病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在夏季首先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如加強換氣,噴灑涼水,遮擋光線等,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熱應激的影響,達到減少飲水量,增加採食量,減少體內養分損失,保證機體正常代謝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飼料的存放時間和條件,最好使用新鮮飼料,夏季應選擇通風、乾燥、陰涼的地方儲存,時間不應超過15天,否則在使用時應補充營養物質(如維生素、蛋白質飼料等),以防營養物質的不足。
黃麴黴素中毒 黃麴黴素在溫暖潮溼條件下,很容易在穀物中生長繁殖併產生毒素。飼餵發黴的飼料,常常引起黃麴黴素中毒。黃麴黴菌能產生毒素現已知的有8種,其中以B1毒素的毒力最強,對人畜及家禽均有劇烈的毒性,主要是損害動物的肝臟並有致癌作用。在家禽中以雛雞的敏感性最高,中毒後可造成大批死亡。
主要臨床症狀為廢食,下痢,面板蒼白或黃疸,生產力下降,最後衰竭死亡。死後剖檢,主要病變為:肝臟腫大、硬化、脆弱、黃疸、斑點出血或灰白色斑點狀壞死灶,腹水;心肝有出血,心包積液;胰臟萎縮(由均勻變成凸凹不平或網狀);腎腫大,腸黏膜出血。
防治主要措施是:不喂發黴變質的飼料,其次還要注意飼料的儲存,一些養雞戶不注意飼料的儲存,亂堆亂放。不注意防潮通風防鼠等,特別在夏季最易黴變。還有的無計劃採購飼料,造成飼料積壓,超過保質期,不但使飼料中的營養類新增劑損失殆盡,而且易引起黴菌毒素中毒。一旦發生中毒,立即更換飼料,並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下列幾種藥物:白芍粉0.5%、維生素C0.05%、葡萄糖1%、活性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