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禽病該解剖死禽還是活禽
在禽病的流行期或死亡率高的傳染性疾病,如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鴨瘟、小鵝瘟、鴨的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以及傷亡率高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鴨的漿膜炎等細菌感染性疾病發生時,如果每天連續出現病禽死亡,死亡的家禽病變最為典型,最具有代表性。一般只要解剖2~3只以上的病死禽,再依據疾病的流行病學的調查情況,就可以進行初步判斷。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近年來幾種病在同一禽群中混合感染的情況很普遍,對於死亡率高的禽群,一定要儘量多解剖幾隻死亡的家禽,這樣才能夠將所有混合感染性的疾病檢查出來,以便採取綜合性的防控措施,以利於家禽儘快康復。
有的技術人員、養殖戶偏重於解剖活禽,認為活禽有代表性,這是一個誤區。疾病的發生、發展到死亡,要經歷一個由輕到重、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階段我們搞獸醫臨床診治疾病,基本上是靠肉眼來觀察、識別,不是通過化驗室提供多種生理、生化指標來判斷。如果家禽在病毒、細菌感染的初期或中期各內臟器官僅表現出輕微的病變,或根本就沒有特徵性明顯的病變,就很不容易確診。而放著死亡的家禽不看就會貽誤時機,使病情進一步發展、惡化,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如果偶爾死亡1~2只,可能死亡的是瘦弱的渣滓禽,沒有代表性。如果連續出現死亡,死亡的家禽就最有代表性,是給我們敲警鐘,就不能麻痺大意、掉以輕心了。在家禽連續出現死亡的情況下,請高擡貴手,刀下留下活的病情不太嚴重的家禽。
在夏季,死亡的家禽最好能夠當天進行剖檢。如果當天不能進行剖檢的,要進行冷藏或冷凍,以防腐敗變質不利於進行正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