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雞要重點預防哪些病
1、細菌性腹瀉:天氣忽冷忽熱,造成腸道調節機能差,致病微生物大量增殖,引起腹瀉。雞群精神狀態尚好,但生長緩慢,雞冠蒼白,部分雞表現為拉白色條狀或黏液狀糞便,糞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糞便顏色微黃,個別雞出現精神沉鬱,縮頭、頭部震顫,來回亂跑,易尖叫,然後癱瘓,雞群發病率為1%左右。
防治措施:(1)隔離病雞,淘汰殘雞,清除墊料,徹底消毒。(2)注意既要保溫又要通風。(3)建議用藥方案,使用微生態製劑恢復腸道功能。平時加強雞群飼養管理,使雞群保持較強的抵抗力,做好防疫消毒工作。(4)藥物防治:常用的藥物有青黴素、金黴素、氟哌酸、四環素、鏈黴素等都有切實療效。可採用混水法、拌料法和逐只投服法給藥。對不吃不飲的病雞,應採取注射給藥法(每隻雞肌注青黴素5~10萬單位,每天兩次,連用2~3天)。(5)免疫接種:雞場若無本病流行,一般不需要接種菌苗。在流行地區接種菌苗有一定的效果。
2、雞傳染性鼻炎:雞傳染性鼻炎以鼻腔和竇發炎,噴嚏和臉部腫脹為主要特徵。較明顯的症狀是顏面腫脹,鼻腔和鼻竇內有漿液、粘液性分泌物,結膜炎,一側眼眶周圍組織腫脹,嚴重的造成失明,肉髯明顯水腫,上呼吸道炎症蔓延到氣管和肺部時,呈現呼吸困難。
防治措施:(1)接種疫苗。(2)飼養管理: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雞舍通風條件,降低環境中氨氣含量,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空舍後徹底消毒並間隔一段時間才可進新雞群,搞好雞舍內外的獸醫衛生消毒工作。(3)選擇磺胺類藥物治療本病,中草藥:白芷、防風、益母草、烏梅、豬苓、訶子、澤瀉各100克,辛荑、桔梗、黃芩、半夏、生薑、葶藶子、甘草各80克,粉碎過篩,混勻,為100只雞3天的藥量,即平均每雞每天42克,拌料餵食,連用9天。
3、雞痘:雞痘由禽痘病毒引起。產蛋雞群發生雞痘時產蛋率下降。雞群的食慾、精神、糞便基本正常。面板型雞痘在雞冠、肉髯等處有特徵性丘疹樣結節一痘庖,一般不引起死亡;粘膜型在口腔、咽喉有黃白色乾酪樣假膜附著,呼吸時有「嘎嘎」聲。剖檢時面板型可見區域性痘庖;粘膜型除可見口腔、咽喉的黃白色假膜外,有的在氣管粘膜亦可見痘斑。其他內臟器官均無病變。
防治措施:(1)預防雞痘,最可靠的辦法是接種雞痘疫苗。(2)保持雞舍清潔、乾燥、通風、透光,定期進行消毒。特別要做好防蚊滅蚊工作。(3)治療雞痘利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面板上的痘痂,一般不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