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雞粘膜型雞痘的診治及原因分析
雞痘是由雞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在臨床上可分為面板型、粘膜型和混合型。傳播媒介主要是吸血昆蟲,如蚊子、體表寄生蟲等,其次飛鳥也可造成傳播。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面板、黏膜的傷口接觸傳染或經蚊蟲叮咬傳染,也可經瞼結膜和呼吸道粘膜感染。該病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特別是大型雞場更易流行。面板型雞痘是一種常見多發病,但因致死率不高,常被養殖戶忽視。而粘膜型雞痘雖然發病率較低,但致死率很高,本文對一例粘膜型雞痘病例進行分析,希望能對廣大養殖戶有所幫助。
一 發病情況
邯鄲地區涉縣某養殖戶在2012年11月23日購進商品雛雞13 225只。2013年2月10日,雞群開始出現輕微咳嗽,認為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用了4天強力黴素與氟苯尼考,雞群咳嗽情況無改善。到雞群89日齡時大群除了有輕微咳嗽外,出現了個別腫眼雞。到97日齡時,雞群中開始出現死雞,腫眼且發呆的病雞增加到2%。
二 臨診症狀
病初有少數雞一側眼睛流泡沫樣淚液,3~5天后發展為化膿性結膜炎,上下眼瞼粘連在一起而失明。有的雞精神不振,羽毛蓬亂,不願走動,頻頻伸頸張口呼吸。後期腹瀉,排綠色水樣糞便,最後窒息而死。
三 病理剖檢
對23只病死雞及危重病雞進行剖檢,可見眼內有灰白色膿性分泌物;咽喉部粘膜上有多量淡黃色丘疹樣結節;氣管粘膜上也有散在的黃豆大小的丘疹樣結節,結節較柔軟、不易剝離,個別病雞氣管和喉頭被壞死的纖維素性假膜形成的乾酪物阻塞;腺胃腫張,腺胃乳頭融合。
四 細菌學檢驗
無菌採取病死雞的肺、肝、睥等組織,塗片、染色、鏡檢,未見病原菌和黴菌;接種鮮血瓊脂和厭氧肉旰湯,37℃培養24小時,無病原菌生長。
五 初步診斷
結合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臨診症狀、剖檢診斷及細菌學檢驗,初步診斷為粘膜型雞痘(未做其它相關實驗)。
六 防制措施
立即淘汰有明顯呼吸困難的病雞,對流淚的病雞挑出隔離用氯黴素眼藥水進行點眼治療,每日2次,連續5天,防止因雞抓撓眼部造成進一步細菌感染。對與病雞接觸過但尚未出現臨床症狀的雞用雞痘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對全群雞用阿莫西林按100mg/kg飲水,防止繼發感染,每日2次,每次限2小時內飲完,連用5天。
用過氧乙酸對雞舍、用具及周圍環境噴霧消毒,每日1次,連用7天。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環境衛生,經常通風換氣以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經上述方法處理5天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七 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該雞舍為開放式雞舍,飛鳥可自由進出,有可能將病毒帶入,因此要設法防止飛鳥進入。
雞舍在進雞前可能消毒不嚴,導致雞群感染,因此育雛舍在進雞前一定要進行徹底的消毒。
雞體表寄生蟲也可導致雞群雞痘病毒感染,因此要注意驅蟲。
以後此雞舍再養雞,要按免疫程式預防雞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