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組織滴蟲病的診斷與防治
雞組織滴蟲病是林下散養雞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疾病,該疾病是因為雞誤食了還有一些線蟲蟲卵的蚯蚓導致,患病之後症狀比較明顯,會導致肝臟出血,或者壞死,影響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給養殖戶造成的損失比較大。為此,應該重視對雞組織滴蟲病的防治工作,減少該疾病所造成的影響。
1、發病情況
在某地區的規模化養雞場中,為了提高養雞的質量,採取林下放養的方式,但是在養殖的過程中不重視衛生管理,衛生條件差,雞群密度比較小,尤其是圈舍有大量的糞便和汙染物。沒有及時清理,林下光照條件不好。在2020年的9月份,該養雞場陸續出現了雞隻拉稀的症狀,排出黃色或者淺綠色糞便,明顯的腥臭味,同時有些雞隻死亡。為了治療疾病,養殖戶給患病雞投餵了氟苯尼考和複方磺胺甲噁唑粉,但治療的效果不明顯,在10上旬,雞隻死亡數量增加,養殖戶開始重視起來。
2、臨床症狀
到養殖場之後發現了比較明顯的臨床症狀,患病雞精神不振,羽毛蓬鬆,喜歡睡覺,同時翅膀下垂,其次,有些患病雞的頭部和雞冠部位出現明顯的病變症狀。再次,患病雞下痢,排出黃色或者金黃色的糞便,並且伴有惡臭氣味,有些糞便中還有血塊組織。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的話,患病雞逐漸消瘦,最後衰竭死亡。
3、剖檢病變
對病死雞進行解剖可以發現一系列明顯的症狀,肝臟部位腫大,同時肝臟部位有不規則的壞死灶,呈現白色或者黃色,尤其是肝臟部位的壞死灶和其他部位有明顯的區別。其次,腎病雞的盲腸部位發生改變,盲腸1側或者2側腫大,並且堅實,觸碰比較硬,伴有出血炎症。此外,腸腔內有大量的血液。
4、實驗室診斷
將病死雞帶回實驗室剖檢之後可以發現雞隻的肝臟部位和盲腸部位出現明顯的病變,選擇肝組織和盲腸表面的粘液和糞便,加入35℃左右的生理鹽水中稀釋,然後選擇少量的稀釋液放在載玻片上,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有鞭毛的蟲,並且有規律的擺動。結合臨床症狀、剖檢病變和實驗室檢查可以初步確診為雞組織滴蟲病。
5、防治措施
5.1 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 在雞養殖的過程中,保證環境的乾淨衛生很重要,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為此,應該保證雞舍的乾淨衛生,同時通風采光條件好。其次,在林下養殖模式中,森林中的雜物和腐殖樹葉比較多,為了減少病蟲的出現,需要定期的清理木下的雜葉。再次,異刺線蟲是組織滴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應該控制異刺線蟲。再次,定期使用阿苯達唑伊維菌素預混劑,目的是清除機制盲腸中的異刺線蟲。最後,對樹林周邊的環境也應該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可以選擇生石灰來消毒地面,能夠殺滅蚯蚓。
5.2 治療措施 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減少疾病的傳播和蔓延。首先,可以在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硝唑,按照一定的比例攪拌飼料,或者新增一定量的地美硝唑預混劑,服用5d之後停用3d,然後再使用5d。此外,為了防止其他疾病的出現,可以採取預防的措施,在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白頭翁散,或者一定量的氟苯尼考粉,連續使用3d即可。採取上述的治療措施之後,經過1個星期的治療之後發現沒有新增的病例和死亡的病例,治療效果比較明顯。
6、小結與討論
第一,確診雞組織滴蟲病之後,應該針對病因採取有針對性的防治對策。此外,雞組織滴蟲病和其它的疾病可能混淆,具有比較高度的相似性。雞組織滴蟲病和球蟲病、雞異刺線蟲病、禽霍亂和禽副傷寒等疾病都有明顯的相似性,需要採取科學的鑑別診斷措施。第二,雞組織線蟲病的發生直接受到蚯蚓和異刺線蟲的影響,兩者是主要的傳播媒介。為此,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應該加強飼養管理,及時的清理地面的糞便,保證飼養環境的乾淨衛生。同時還應該對糞便進行堆積發酵處理,能夠消滅糞便中的蟲卵,同時還能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次,定期驅殺希線蟲病,禁止雞採食蚯蚓,能夠有效的防止該疾病的發生。第三,雞組織滴蟲病會引起肝臟部位和腸道部位的壞死和病變。應該重視對肝臟部位的保護,或者選擇有利於肝臟恢復的藥物。該疾病還會引起盲腸炎症,導致盲腸損傷和出血。為此,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配合使用增強血液凝固能力的藥物,提高止血能力,減少血液的流出。如果該疾病演變為慢性疾病的話,應該注意給雞隻補充一定量的VC和多種元素,增加雞隻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第四,採取科學的飼養管理制度。合理控制飼養密度,防止雞群過擠,造成空氣不流通。為雞隻提供乾淨充足的飲水。做好養殖場的衛生消毒工作,制定消毒管理制度,保證消毒工作落到實處,才能真正降低該疾病的發生概率。
作者:寇兵濤/河南省上蔡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來源:《獸醫導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