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比翼線蟲病症狀與治療
雞比翼線蟲病感染主要發生於雞舍、運動場、潮溼的草地和牧場。雛禽大量密集時,往往普遍嚴重感染。感染性幼蟲在外界環境中的抵抗力較弱,但在蚯蚓體內經4年4個月還對幼雞有感染性;在蛞蝓和蝸牛體內,可活1年以上。野鳥和野吐綬雞在任何年齡都有易感性,但不損害健康,可能是天然宿主,在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曾有嚴重感染比翼線蟲的野吐綬雞引起雞群流行本病的報道。來自野鳥體內-的幼蟲通過蚯蚓後,對雞的感染力增強,這有助於本病的散佈和流行。
致病作用
因幼蟲通過肺移行,嚴重感染時,引起肺溢血、水腫和大葉性肺炎。成蟲以其頭部深入氣管黏膜下層吸血,造成機械和化學性的刺激,可繼髮卡他性氣管炎,並分泌大量黏液。本病只對雛雞造成嚴重感染,年齡較大的雞具有抵抗力。雞缺乏維生素A、鈣和磷時對氣管比翼線蟲更為易感。
症狀
幼雛有3~6條蟲體,即出現症狀。本病的特異性症狀是伸頸,張口呼吸,頭左右搖甩,力圖排出黏性分泌物,有時在甩出的分泌物中見有少數蟲體。初期食慾減退,消瘦,口內充滿多泡沫的唾液。其後呼吸困難,窒息而死。較老或感染較輕的禽類多能康復,或無明顯症狀。
病理變化
屍體消瘦,貧血。氣管黏膜上有蟲體附著,併為帶血的黏液所覆蓋。黏膜潮紅,有線狀出血及肺炎病變。
診斷與治療
本病症狀有特異性,開啟病禽口腔,常能發現喉頭附近的蟲體;糞便檢查可發現蟲卵,易於確診。可用噻苯唑、甲苯唑或苯硫咪唑等藥驅蟲。
預防
(1)禽舍和運動場應保持乾燥,定期消毒。
(2)儘可能地避免在貯藏宿主多的地方放養。
(3)儘可能改自由放養為舍飼;火雞與雞分開飼養;防止野鳥進入雞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