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三黃雞呼吸道病的防制
當前三黃雞呼吸道病的防制
在南方市場上主要以活禽交易為主,對雞隻的要求較高,外觀漂亮,無呼吸道症狀。近幾年疾病越來越複雜,後期呼吸道久治不愈,嚴重影響雞群健康、料肉比、價格。在此筆者針對三黃雞的主要呼吸道病逐一剖析,供同仁參考借鑑。
1呼吸道病的主要表現形式
1.1 20天左右(尤其是防疫完法氏囊疫苗後3~4天)表現張嘴喘氣,伸頸呼吸,剖檢變化主要是支氣管堵塞,支氣管內黃白色的栓子,死亡率在30%不等。經實驗室檢測,大部分是H9型流感引起。
1.2 50~60天之後陸續出現初期以溼性呼嚕音為主,流鼻涕,部分雞眼內有氣泡,傳播速度較快,採食量、精神狀況均正常,剖檢可見鼻竇點狀出血,氣管黏膜水腫且有黏液,喉氣管點狀出血,其他器官病變不明顯。採用大環內酯類藥物和抗病毒西藥幾乎無效果(特異性轉移因子和抗病毒中藥有一定的療效)。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三炎症狀,腸道也有出血病變,其他器官胰腺、胸腺、肝、腎等都表現病變。死亡率明顯增加,病情難以控制。
1.3以乾咳為主,大群雞咳嗽,個別雞尖叫,排黃白色並夾有草綠色稀糞。剖檢變化以氣管環狀嚴重出血為主,鳴管部或鳴管部以下的氣管有膿性黏液或乾酪物,腸道淋巴濾泡凝集突起並有出血。這類情況的呼吸道多為非典型新城疫。可採用轉移因子配合疫苗緊急接種。
1.4以呼吸道囉音為主,眼內有氣泡,採食量、精神狀況均正常,病程發展較慢。剖檢主要表現氣管充血有黏液,氣囊有黃色卡他性分泌物,腹腔黃白色氣泡。這種症狀的呼吸道主要是支原體感染。本病目前對泰樂菌素、氟苯尼考、強力黴素、蒽諾沙星等產生了較強的耐藥性。支原體對鏈黴素耐藥性提高1000倍,對泰樂菌素提高100倍,紅黴素無治療作用(寧宜寶)。目前對支原體較為敏感的藥物有泰妙菌素、替米考星、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
2發病原因
2.1支原體:支原體是誘發呼吸道病的先驅,它最大的危害是嚴重破壞呼吸道上皮細胞,使得機體的天然屏障變得千瘡百孔,為各種病原進入機體開啟門戶。支原體可垂直傳播,一旦感染支原體後很難淨化,呈終身帶菌。目前我國大部分雞都有支原體感染。
2.2非典型新城疫、溫和型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病發病較高,特別是非典型新城疫、溫和型流感(H9)。由於初期僅表現呼吸道症狀,易被忽視和誤診。一旦處理不當,後期易繼發大腸桿菌病、雞副嗜血桿菌病、支氣管炎病等疾病,大大增加治療難度。
2.3免疫抑制:近年來免疫抑制病幾乎可以用「氾濫」二字形容。以血管瘤為表現形式的白血病在種雞開產後表現的尤為突出;以呼腸孤病毒病為主的關節炎在三黃雞20天左右時有發生;黴菌毒素在南方地區70%以上的病例都有它的參與,它是很多疾病的「放大器」。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使雞對呼吸道病病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和抵抗力下降,提高對呼吸道病的易感性,降低藥物對病菌的敏感性。這也是造成用藥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4環境因素:如今規模化高密度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氨氣和粉塵。如果通風管理不到位,這些氨氣和粉塵不能及時的排出,過多的氨氣和粉塵會破壞呼吸系統黏膜,從而呼吸系統失去天然屏障功能,為病原菌入侵開啟門戶。據調查,在氨氣含量達到20ppm的環境中飼養6周,雞可表現出肉眼可見的病變。對新城疫病毒更易感。在40ppm的環境中氣管纖毛表面粗糙,組織纖毛脫落,肝和肺對大腸桿菌的清除率下降。70ppm~100ppm的環境中4天,心房壁增厚,肺毛細血管收縮。由此可見氨氣的影響不亞於支原體造成的損失。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雛雞冬季保溫階段。墊料的管理也至關重要,過多的穀殼、鋸末等疏鬆墊料很容易被雞趴起造成塵土飛揚。
2.5疫苗應激:新城疫、傳支、傳喉等活苗為噬呼吸道疫苗,這些疫苗接種後會在呼吸道中大量繁殖,同時對呼吸系統有一定的損失;有些雞場為控制法氏囊病大膽的採用了以2512株為代表的法氏囊疫苗,殊不知在控制了法氏囊病的同時對法氏囊本身也造成了極大的損傷,易造成後期免疫失敗和發生各種呼吸道疾病。
3防治原則
3.1加強飼養管理:掌握好保溫與通風之間的關係,前期以保溫為主,後期以通風為主,嚴防賊風;勤換墊料,減少雞舍氨氣、粉塵;定期溫水帶雞消毒;減少雞群應激,在預知應激發生時可加入吸收率高的液體維生素,可最大限度的減少應激反應。
3.2重視免疫抑制病:消除免疫抑制,改善機體免疫系統,提高機體對病菌的抵抗能力。飼料中定期新增優質黴菌毒素吸附劑或葡萄糖氧化酶減少黴菌毒素的危害;活苗免疫時最好配合轉移因子—「信必妥(主要成分:轉移因子)」,提高機體免疫,安全渡過免疫空白期,提高機體免疫產生抗體滴度;法氏囊苗最好不採用中等偏強毒株的疫苗。
3.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免疫程式應以新城疫、禽流感為主。60日齡前新城疫最少要防疫3次活苗、2次滅活苗。禽流感血清型較多,變異較快,因此,防疫時毒株的選擇很重要,筆者根據南方市場的具體情況建議H9流感油苗最好選擇含有07∕08毒株。
3.4發生呼吸道病後要及時查明病因,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