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霧化吸入給藥法的操作要點
霧化吸入給藥是指使用專門的霧化裝置將藥物溶液霧化成微小的顆粒,通過吸入的方法進入呼吸道及肺內並沉積,從而達到迅速、有效和無痛的治療作用。現已廣泛應用於哮喘、氣管炎、支氣管炎以及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大型養殖場已在嘗試使用霧化療法來治療呼吸道疾病。
一、霧化吸入給藥的優點
(一)作用直接迅速
藥物可直接到達患病部位,與病變組織直接接觸,接觸面積大和藥物接觸面積廣,並且呼吸道黏膜及黏膜下有豐富的各種型別的藥物受體,藥物被吸入氣道後就廣泛與受體接觸,即在局部發揮異常強大的治療作用,吸入的藥霧直接作用於氣道表面,免除了口服或注射途徑需經血迴圈到達氣道的時間,因而起效快。
(二)所用藥物劑量小
曾有報道發現,在治療人呼吸道疾病的過程中,將霧化吸入給藥、口服及注射方法給藥的用藥量作比較。發現吸入給藥所需的劑量僅為口服液的1/40和注射量的1/5,故一般吸入療法的劑量不但減輕了機體代謝的負擔。同時也避免或減少了全身用藥,明顯地減少了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是對於不能採食或飲水的雞,可經呼吸使藥物迅速到達氣管、支氣管等部位,有效地抑制或殺死致病菌,起到治療作用。
另外,霧化吸收給藥省時省力,藥物吸入確實、均勻,治療效果好。吸入給藥,可減輕拌料、飲水或捉雞的勞動強度,減小雞群的應激反應。
二、影響霧化吸入給藥療效的因素
(一)霧化裝置
藥液必須霧化成極小的霧粒和微粒,才能進入呼吸道和肺部,因此需要使用專業的霧化吸入裝置。
(二)霧滴大小
霧滴愈小進入肺部越深。在肺部保留率越差,大多易從呼氣排出,影響藥效。霧滴太大,則大部分落在呼吸道的黏膜表面,不能進入肺部,吸收較慢。綜合各種因素,進入肺部霧滴大小以0.5~5微米為宜,而進入上呼吸道則以10~30微米為宜。霧滴小於O.5微米則不能在呼吸道沉積,而直接隨呼吸排除體外。
(三)藥物的選擇
要求使用的藥物對禽類呼吸道既無刺激性,又能溶解於其分泌物中,否則不能吸收。為增加藥物穩定性,可加入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焦亞硫酸鈉等。同時還要掌握藥物的吸溼性,使微粒到達肺的深部,應選擇吸溼性慢的藥物。因為具有吸溼性的藥物粒子在通過溼度很高的呼吸道時,其直徑能逐漸增大,影響藥物到達肺泡,從而影響療效。
(四)藥物的使用劑量
同一種藥物,吸入給藥的劑量與其它劑型的劑量未必相同,不能隨意套用。對於可經肺部和氣囊吸收的藥物,應通過測定其吸收後的血藥濃度,來定出其有效劑量。安全係數小的藥物必須做毒性試驗,確保安全。
男外,需要注意的是,吸入給藥治療時最好在晚上遮光進行,減少操作噪音,以免雞群驚恐。引起應激反應影響雞群生產率。噴霧後應密閉禽舍30~60分鐘。同時,需要注意操作者的
個人防護,以免某些藥物對人體產生損害。
雖然吸入給藥對於治療呼吸道疾病有著顯著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必須謹慎進行,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否則可能會給呼吸道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傷,從而大大影響雞的生產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