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雞群呼吸道保健應採取的幾項措施
一 科學合理免疫,確保均勻有效的抗體水平
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雞痘、雞支原體病、雞大腸桿菌病、傳染性鼻炎、雞白痢、麴黴菌病等。其中病毒性因素所造成的損失很大,因此一定要做好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免疫,按照每種疾病相應的免疫程式執行,確保均勻有效的抗體水平,做到免疫率100%、有效率100%、準確率100%.。特別是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免疫。
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要堅持「弱毒苗 滅活苗」的原則。弱毒疫苗能提供區域性粘膜免疫,早期、快速、廣泛地建立起阻擋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是防治呼吸道病毒病的特殊需要;而滅活苗能提供持久的體液免疫,中和其餘的病毒。對於禽流感不可忽視H9亞型和H5N1-Re一4株的免疫。
有條件的養殖場應定期監測雞群抗體,結合抗體情況和雞群健康狀況來決定免疫時機。比如蛋雞的免疫,一般要在產蛋平穩或上升時進行,避免在產蛋下降時免疫。
二 抓好飼養管理,加強環境安全係數
控制呼吸道疾病的飼養管理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解決好通風和保溫的矛盾;其二,為雞群提供舒適、衛生、安全的環境。
在冬季,寒冷和通風換氣不良造成汙濁空氣是呼吸道病發生的關鍵誘因。大風降溫時,必須增加保溫取暖的措施,同時適當通風,保證空氣新鮮,通風時一定要防止賊風和穿堂風;再者切忌忽冷忽熱,應在雞舍內不同位置分別放置溫度計,看溫通風,特別在天黑後的2~4小時內和早上太陽出來前後1小時,外界溫度變化很大,這段時間要每隔30分鐘觀察一次溫度,並根據溫度情況調整通風量。
為雞群提供舒適、衛生、安全的環境,首先要嚴格落實衛生防疫體系,做好包括空舍消毒、帶雞消毒、用具及環境消毒等一系列工作,儘可能殺滅或減少環境中的病原體;其次注意飼養細節,如關注天氣變化,在飼料中增加多種維生素等抗應激成分,以增強體質,並儘量減少一切應激因素並及時清理糞便、墊料等容易產生有害氣體的物質。
三 藥物防治要「及時」
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可以減少呼吸道和消化道攜帶病毒的含量,將其控制在發病含量以下;對某些細菌病,預防性應用藥物可以控制病原體的異常繁殖,發病次數會逐漸減少。
治療性用藥時,分清病因,區分原發和繼發病原是投藥成功的關鍵。對於蛋雞,從產蛋率可以初步區分,即產蛋率異常下降多與非典型病症有關,產蛋率急劇下降多與病毒性疾病有關,產蛋率緩慢下降多與支原體或細菌感染有關,如果死亡率激增,則與混合感染或強烈應激有關。常用治療方法有:
1 細菌性感染
可甩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飲水投藥。
2 支原體感染
可用氧氟沙星、泰樂菌素、紅黴素、支原淨等。
3 真菌性如麴黴菌病
可用制黴菌素、硫酸銅等飲水。
4 病毒性呼吸道病
確診後可使用相應的血清抗體或緊急疫苗接種。同時可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也可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如板藍根、病毒靈等。同時雞群發病時可在飲水中新增多維以增強抵抗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長期或過量使用藥物可改變內環境正常生態菌群,損害黏膜系統,導致呼吸道黏膜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也會成為呼吸道疾病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