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高發且難防控,不在於研究而在於防
雞傳染性鼻炎(簡稱鼻炎)是由副雞禽桿菌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據報告統計,近幾年鼻炎的發生體現在此病控制難度加大、鼻炎免疫後的雞群發病比例增加,發病季節性差異變小,雞傳染性鼻炎秋冬換季更需要高度關注。
血清型分析
血清型主要有三個,它們分別是A型、B型和C型(每個血清型又細分為不同血清亞型)。其中A和C血清型均有4種亞分型,B只有1種亞型,不同血清型之間無交叉保護性或交叉保護性弱,相同血清型內不同血清亞型間具有一定交叉保護作用,B血清型儘管只有一種亞型,但其菌株間只有部分交叉保護性,因此要想獲得免疫完全保護,疫苗中所含菌株的血清型是否全面至關重要。
發病原因及臨床症狀
養殖過程中的應激、養殖環境差及免疫失敗等均會導致雞群發生傳染性鼻炎或加重雞群病情,延長病程。傳染性鼻炎潛伏期較短,發病快,在無併發感染的情況下,死亡率低,病程長達2~3周。發病雞群若未及時採取措施,相鄰雞群與其接觸後,1~3天即可發病,5~7天即可波及全群。
患有傳染性鼻炎的病雞,初期無明顯症狀但會偶爾出現食慾減退、體溫升高、有稀薄的水樣鼻液及打噴嚏等症狀。大多數雞群接觸患病雞2~3 天內便會感染,感染率高達70%;雞群發病後,病雞鼻腔內會滲出漿液或黏液狀的分泌物,導致病雞的鼻孔阻塞和呼吸困難,臨床可見病雞頻繁甩動頭部;隨後,病雞出現雙眼浮腫,淚水增多眼周有膿液狀或乾酪樣的分泌物,病情嚴重者全頭腫脹、雙目失明。
檢測技術
1、生化鑑定
雞群出現眶下竇或頭部腫脹時,可在無菌條件下開啟眶下竇部分,用無菌棉籤蘸取眶下竇內粘液,塗抹於固體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可用鮮血瓊脂平板培養基或疫苗用培養基於37℃ 5%~10%CO2環境中培養 24~40 小時,形成的單個菌落採用生化試驗確定。
2、血清學檢測
血凝抑制試驗(HI)分為簡單HI實驗、浸提HI實驗和處理 HI實驗,其中簡單HI只能檢測副雞禽桿菌A型抗體,浸提HI實驗只能檢測C型抗體。處理 HI實驗能檢測A、B和C型抗體,但各廠家毒株不同、抗原不同,目前市場上對於副雞禽桿菌各血清型抗體滴度與雞群抵抗菌株能力相關性觀點並不一致。
3、PCR檢測是鑑定副雞禽桿菌最快速的方法,分為普通PCR和熒光定量PCR。目前廣泛應用的是普通PCR方法,該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好。澳大利亞學者基於HPG-1序列建立了熒光定量PCR,該法可準確檢測到副雞禽桿菌,靈敏度高於普通PCR10~100倍。
雞群發生傳染性鼻炎後,雖然死亡率較低,但由於其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易反覆,對雞群產蛋率影響較大,因此會對養殖場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在日常管理中,掌握本病病原的生物學特性,發病、傳播、流行特徵,以及診斷要點是及時、準確判定該病的基礎和關鍵,可為後期正確用藥、治療提供依據,避免因錯誤用藥延誤雞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