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廠對秋季溫度認知的幾個誤區
秋季早晚溫度低,對於北方的養雞生產很重要,特別是育雛更重要。那麼怎麼進行雞舍保溫是秋季養雞需要的?怎麼做是最正確的?用什麼樣的方式是最適合自己且價效比最高的?
一、雞的生理特性
無論是剛生下來的雛雞還是30日齡左右的中雞,其腹部的面板都是很薄的,而雞的生理特性一般是爬著休息。肉雞飼養現在一般最常見的是地面養殖,網上養殖和籠養。因此,其腹部與地面、網面或者籠底接觸的溫度決定了雞的舒適度,這也就是為什麼籠養料比比網養好,網養又比地面養料比好的原因了(在這裡還有個小祕密告訴大家,如果網養的網面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會導致網面不平整,從而導致料肉比不如新建網養的棚料比好)。
我經常給養雞場講,舍內溫度是讓人舒服的,雞腹部接觸的溫度才是讓雞舒服的。我們養雞是先讓雞舒服,人才會舒服,如果先讓人舒服,雞一般情況下是不舒服的。很簡單,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來補充,我們可以把溫度計在雞舍內不同的高度進行溫度對比,房頂最高的溫度可以與地面最低的溫度相差好幾度甚至更多。而人的身高與雞正常休息的高度又相差多少?溫差又是多少?小雞休息的時候的舒適程度又是多少?我們有標準嗎?
所以,在眾多雞場的實效案例提升中證明,雞腹部接觸溫度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地面養雞的,你有沒有把溫度計放到地面上測測和你現在掛溫度計或者暖風爐探頭的溫差有多少呢。這也就是為何地面平養的感覺難養的原因了。籠養最近幾年發展迅速,請問你們籠養的養雞朋友溫度是以那一層籠為參考的呢,以最上面那層為參考,最下面那層肯定會冷。所以要以最下面那層雞趴下時腹部的溫度為準,也就是說溫度計要放在最下面籠底作為參考最好。
三、案例帶來的思考
近期有兩個規模差不多的雞場,感觸是比較大的。其規模差不多,但是飼養的結果卻大不同,一個雞場的經營思路很正確,合作意識也很強,但是缺少自己的標準,沒有正確的雞場思維,但是是一個很願意合作及嚐鮮的人。
而另一個雞場老闆是一個非常固執的美女,你見過一個研究皇帝內經的雞老闆嗎?你見過不符合她的養雞理念直接拒絕的雞老闆嗎?她的雞養的好不好?結果是從07年那一年養雞失敗後至今一直在賺錢,但是在本人看來,她的雞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這種空間就是細節。李老闆是一個非常驕傲而且有自己標準的人。
所以,不同的雞場,不同的決策者,不同的地區,其養雞生產的模式是不一樣,而差異化是現實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及正視這種現實,從我們的思維優勢為他們提供精準化的實效提升方案,而這種方案一定是最大程度適合他們的,並且執行相對容易的,不能執行的方案就是陷阱,沒有實效提升的方案就是耍流氓,結果才是證明提升方案實效價值的唯一標準。
四.思維才是基層雞場最缺的
無論是雞場的溫度問題,還是實效提升問題,雞場並不缺技術合作夥伴乃至產品合作伙伴,他們最缺的其實是思維,對於自己雞場經營模式中的優點及缺點能洞悉本質的探源性思維人才。能指出其最大的優勢及最核心的痛點,並能說服他們讓他們認識到這種思維的實效價值。
而說服只是第一步,第二部就是適合他們的實效提升方案,這種方案一定是最大程度的適合他們現在的情況,且一定是相對容易執行且相對的成本最低而實效價值表達最明顯的核心痛點,找不到,沒辦法是你自己的實力問題,而非雞場的認知問題。
第三步就是執行問題,能不能執行,在於雞場老闆對你方案的認知的價值能不能讓他有動力去執行。目標方案制定後就是執行問題,離開執行,一切歸零。而能不能執行,是需要方法的,至於需要什麼方法,那就是你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教頭一句話,心具善念,方法可以不擇手段。
實效價值認同靠什麼?只有結果,你提供的所有思維及方案乃至運作中的方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雞場老闆的認同,認同你的最有效的途徑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有實效價值的結果!
綜上所述,基層雞場對於雞舍溫度的認知誤區歸根結底是思維問題,而非技術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適合他的且經濟成本和實效價值很清晰的實效提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