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雞舍通風降溫如何把握分寸?
夏天我們很多養殖戶為通風的問題愁壞了頭,不是降不下溫度出現熱應激中暑,就是沒有把握好分寸,降的過頭,出現的一個冷應激造成傷風感冒。
其實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風速過低或過高、風向不對、溼度過大造成的。而造成這些原因,既有配置方面的原因,也有操作不當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們就來分析集中常見的現象,並說說改善措施。
一、為什麼有的雞舍28℃雞隻沒事?為什麼有雞舍28℃雞都張著大嘴呢?
雞背風速過低,雞隻體感溫度高。當舍內28℃時,假設舍內相對溼度為70%,風速為2m/s時,雞隻的體感溫度為22~23℃;風速為1.5m/s時,雞隻的體感溫度為24~25℃;風速為1m/s,雞隻的體感溫度為25.5~26℃。
有的養殖場只考慮夏季一般高溫情況,忽略了高溫高溼的氣候,為了節省投資。風機配置少。高溫高溼天氣,溼簾降溫效率低,只能靠加大通風來降低雞隻的體感溫度。
風機質量差,效能不穩定,在較高負壓狀態下排風效率低。比如有的風機,銘牌標註的0pa靜壓排風能力為43000m3/h,但是,因為扇葉形狀和材料的原因,強度不夠,在-20pa負壓執行狀態下排風能力只有30000m3/h,遠低於一般37000m3/h的資料。
風機缺乏維護,軸承磨損、三角傳送帶鬆弛或者被雞毛堵塞,不及時更換和清理,風機的排風效率下降。或者風機老化,不及時更換。
計算錯誤,風機配置過少。一些大型的現代化肉雞養殖場,層疊式籠養,雞舍規格100m*19m*4.2m~6m,縱向隧道風機24臺,走道風速3.1m/s,籠內50cm深處的風速只有0.75m/s,夏季飼養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該雞場建在西北地區氣候乾燥地區,溼簾能夠將舍內溫度降至23~24℃,這樣的配置在夏季降溫沒有問題。然而實際上偏偏該雞場建在沿海地區,夏季平均溼度在80%以上,溼簾的蒸發降溫效率低,主要靠風機通風降溫,很明顯風機配置少。
改善方法
增加前面進風口面積,從而減少前面風速,增加後面風速,降低負壓。
二、大齡雞的死亡突然增多,而且死亡的時間主要出現在晚上,死亡的主要是體重較大的雞隻。當舍內環境的熱應激指數高於165,會出現上述現象,當熱應激指數大於170時,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
比較常出現的情況是舍內溼度過大、風速偏低、溫度過高,導致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操作錯誤是在噴霧降溫時關閉風機或者減少風機的開啟數量。
在噴霧降溫時一定要保持正常的通風;在高溫高溼天氣要稍微加大通風,開啟備用風機。
三、區域性區域降溫困難,雞隻自動離開該區域,這一現象多出現在平養雞舍特別是地面平養的雞舍中,而且多出現在雞舍的中間以及兩邊的腰肋區域。
造成這一現象多是操作不當所致,降溫溼簾安裝在頭端兩側,溼簾進風口負壓過低或過高,氣流覆蓋不均勻。
根據雞舍寬度和風機數量開啟溼簾口大小,如果不懂得如何操作,就在左右兩個溼簾進風口之間以及雞舍內兩側每隔1.5m左右懸掛一根錄音磁帶,通過觀察磁帶飄動狀況來調整進風口大小。最好是在雞舍內兩側每隔15米左右安裝一個24型平板攪拌風機,強制空氣均勻流通。
四、尾端與頭端的溫差超過3℃,有的高密度籠養雞舍甚至會超過5℃。
雞舍過長。規模化雞場的雞舍越來越長,平養肉雞舍很多120米,甚至有150米的,籠養舍80~100米較多。頭端進來的低溫空氣在往尾端流動的過程中,雞隻產生的熱量不斷地提高流動的空氣溫度,從而導致尾端的溫度高於頭端的溫度。雞舍越長,溫差越大。
將15~20%的溼簾從頭端挪到在雞舍中部,使得前半部分的雞背風速為2m/s,後半部分的雞背風速為2.5m/s,這樣可以降低溫差,雞隻的體感溫度也能保持基本一致。這種方法一定要計算準確,如果中部的溼簾面積過大,效果會適得其反。
五、開啟溼簾水泵,但是降溫效果不明顯,僅僅只有雞舍頭端10~15米以內感覺涼爽,再往後難以降下溫度。
高溫高溼天氣,例如雷雨後太陽暴晒的天氣,室外相對溼度超過80%,蒸發困難,降溫效果不明顯。
將噴霧線的水源從常溫水轉為低溫井水,同時保持正常的通風,採取水冷方式強制降溫。當室外相對溼度超過80%的時候,雞舍內的相對溼度也很高,這個時候噴霧對舍內的相對溼度影響很小。加裝防護網,每4~6年更換一次溼簾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