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為什麼總是談通風?
想知道正確的通風系統為什麼重要的三個原因,以下列出:
移走多餘的溼氣
最小通風系統負責將墊料裡多餘的溼氣移走。今天的肉雞在28天時消耗的水量是25年前的2倍多。大約每天飲水的75%被呼吸系統作為水蒸汽或者作為糞便排到墊料上。
雞舍裡的墊料作用就想一個海綿一樣。如果通風系統不能趕上墊料裡被排放的溼氣,墊料的表面最終會變得潮溼和光滑。這是一個非常危險和不衛生的環境,產生非常高的細菌總數,氨氣,昆蟲遍佈和甚至腳墊問題。但是,溼氣水平的正確管理應該確保氧氣和二氧化碳水平在合理範圍內。
維持空氣質量
最小通風系統的關鍵要求是達到當今肉雞的氧氣需求,並確保新鮮空氣在整個雞舍的良好分配。氧氣不僅是為了身體熱量的產生,還為生長提供營養的新陳代謝。
隨著環境溫度下降,雛雞必須消耗高水平的氧氣來讓身體舒適。通風系統將二氧化碳轉移,並給雛雞提供它們需要的氧氣。氧氣幫助雛雞心血管系統的發育,避免比如腹膜炎等的問題,腹膜炎會在氧氣需要增加5%的時候的發生。
調節溫度
最小通風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維持整個肉雞舍裡的合理溫度分佈。雛雞在14日齡之前不能調節自己的提問,它們依賴額外的加熱來保持溫暖。
在前7天裡,雛雞的體重會達到一日齡的4倍多。這是在一個星期裡達到高生長的唯一機會。但是,如果雛雞很冷,它們活動量會減少,它們消耗飼料也少。如果它們不吃飼料,生長也會受到限制。保持雛雞的溫暖和確保合理的額外飼料,得到新鮮的飲水和最小通風量對於決定雞群的整體效能至關重要。
通風換氣:氧氣是人和動物必需的營養物質,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它,通風換氣的目的就是及時排除雞舍內的汙濁廢氣,引進室外的新鮮空氣,保持雞舍規定的氧氣含量,同時減少空氣中的灰塵,調節室內的溫度、溼度。
空氣新鮮的標準是氧氣>20%,氨氣<20立方厘米/立方米,相對溼度<70%。
由於室內的含氧量不能像溫度那樣很方便的測量,所以通風換氣量的把握就顯得很難。通風換氣總的原則是:「雞耗多少氧,就要補充多少氧;有進風必須有出風;有出風必須有進風;室內耗氧多少,決定換氣大小;風大風小影響換氣快慢;冷、熱不決定通風換氣,通風換氣能調節冷熱」。但人們往往以室內溫度的高低作為換氣量的參考,即溫度高換氣量加大,溫度低換氣量減少,這種通風方法有很大的侷限性,是很不科學的。在夏季它們不是矛盾,而在冬季就存在矛盾。
缺氧的原因:由於肉雞的體溫高,呼吸快,代謝旺盛,飼養密度高,在很短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使舍內空氣汙濁,如不及時排除,將導致雞舍內缺氧。另外由於肉雞需要的溫度很高,尤其是在冬季,用傳統的火爐升溫時,將耗掉大量的氧氣,也將導致缺氧。假設雞舍的密封是絕對理想的,5000只雞舍的含氧量大約是500公斤,燃燒400公斤的煤將把氧氣全部耗盡,燃燒20公斤的煤會使氧氣的濃度由原來的21%下降到20%。更多養雞問題,加微信15315251781一起交流!
所以爐火在室內的耗氧量極大,在育雛的前三天,它的耗氧量大約是雛雞耗氧量的4倍。當然任何雞舍都不會密封太好,總有進風的地方,同時由於爐火消耗了氧氣,室內形成了負壓,外界的空氣很容易補充進來,只不過是密封好的房子容易導致缺氧。
21日齡至38日齡期間,隨著採食量增大,耗氧量隨之也增大,加之代謝物增多,糞便產生的有害氣體也多。此期間如不注意「保溫通風」,及時選用優質藥物預防,很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引發大腸桿菌混合感染,使病情急劇惡化。35日齡後,採食量是21日齡前的一倍左右,耗氧量將大大增加,不採取有效措施加大通風量,極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出欄時死亡率極高。在保溫的前提下,通風換氣量越大越好,但過量時,往往由於通風換氣過大造成溫差太大間接地產生影響。
通風換氣原理與方法:通風換氣主要靠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配合進行。自然通風是通過地窗、天窗、側窗,利用空氣對流、空氣動力、負壓原理形成空氣自然流動進行的通風;機械通風是利用機械裝置將舍內的空氣排出舍外形成負壓,強迫空氣流動進行通風。在無風或風小時,地窗主要以進風為主,只有極小部分熱氣通過熱輻射和空氣對流的形式排出舍外。
天窗主要以排舍內的熱氣為主,在風向不固定或排風筒不夠高度時會有少量的室外空氣進入。側窗(包括大窗戶)一般設定在雞舍的中上部,在無風時,上面大約三分之二的部分是向外排熱氣,下面大約三分之一的部分是進氣。大門的上面大約三分之一向外排熱氣,下面的大約三分之二進冷氣。
飼養前期的通風換氣:第一週主要以自然通風換氣為主。從接雛開始適當開啟天窗作為排氣口,以隔斷間的預熱空氣作為進氣口。這樣可以減小環境溫度對舍溫的影響,既節省能源又好控制,只要根據日齡不同逐步加大進、出口,就能達到很好的通風效果。但一定要讓空氣從隔斷間底部進入。因為隔斷間底部外面空氣的溫度比育雛間的溫度低,根據氣體壓強原理,外面的新鮮空氣很容易進入。
另外,從隔斷間底部進入的冷空氣由於比育雛間的熱空氣重,冷空氣始終在最底層沿著地表面向中央擴散,只有隨著溫度逐漸升高,密度慢慢變小,才會逐步升高到達雞網,這樣通風既能及時補充氧氣,又不會馬上使雞網上的雛雞感受太大的溫差。當用雞網以上高度的位置作為進風口時,進來的冷空氣,由於密度大,比育雛間的熱空氣重,會很快向斜下方直接吹向雞網,使雛雞著涼。根據這一原理,在育雛的第一週,無論任何季節,都絕對禁止用側窗作為進風口或排風口進行通風。用新材料建的雞舍,由於密封效能好,進、排風口要適當加大,最好在非育雛間的遠端陽面開1-2個地窗用於補充空氣。
育雛期第一週的通風換氣和季節關係不大,大約一週後就要根據四季的變化做適當的調整,通過開啟育雛間的地窗作為進氣補充,夏季可稍早一點,冬季可適當晚一點、小一點(不是因為冷,是由於風大)。
飼養中期的通風換氣:二週後至五週前,主要以地窗作為進氣口,進行自然通風換氣。用地窗進氣和用隔斷門簾進氣的通風原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用地窗作為進風口時,要受到室外氣候的影響,比較難把控。要根據日齡長短、天氣情況,用天窗和地窗配合開大開小去控制。冬、春季通風時,天窗適當開小一些,有利於保溫。
地窗開口總體積的大小和天窗開口總體積的大小應相當,地窗數量應是天窗的3倍左右,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速,使地窗附近的風速和溫差不會太大,不會區域性缺氧。隨著日齡的增長,天窗要逐漸開大,地窗也隨之相應的開大。天氣變化時,要根據有風、無風和天氣冷、暖進行調整。當天氣冷而有風時,地窗要適當關小一點,天窗也適當關小一點。這是因為:室外空氣溫度低、風速快時,同樣時間內和正常天氣相比,進的冷空氣多,排出的熱廢氣也多。
當冷而無風時,地窗和天窗都不能關小,要和正常天氣開啟的大小相當。這是因為風速慢時,進的冷空氣少,排出的熱廢氣也少,天氣冷時,室內爐火旺消耗的氧氣多,含氧量會低。這時,只能用取暖設施想辦法提高舍內溫度,才能滿足溫度和通風的要求,千萬不要因為天氣冷而將天、地窗關小。在冬季養殖時,溫度和通風是一對矛盾。既不能只通風不保溫,也不能只保溫不通風。加大通風量時,一定要升溫後通風,通風時一定要注意保溫。天氣的冷熱不是決定通風口大小的標準,而風大風小才是決定通風口大小的標準。日齡的大小決定通風的需要量,通風的大小會影響室內的溫度高低。
飼養後期的通風換氣:五週齡後,通風量要逐漸加大。夏季通風時,夜間以自然通風為主,白天以機械通風為主。自然通風時,也要根據天氣冷熱程度和通風量大小選擇橫向通風或縱向通風。
橫向通風指的是:用側窗、地窗和天窗在室內形成的空氣對流。它既有地窗與側窗、天窗之間形成的向上空氣流動,也有相對側窗之間形成的橫向空氣流動。橫向通風的通風量比較大,風向定向性差。在運用時要防止冷天或夜間四、五點鐘因通風量過大造成溫度過低。縱向通風指的是:用縱向的大門或側窗形成的空氣對流。也就是俗稱的「穿堂風」。它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外界風的大小和方向。當室外的風速較大時,由於進風口旁邊的牆擋住了風的去向,風速受阻變慢,而門或窗戶的風速不變。根據風速快壓強小、風速慢壓強大的原理。
在進風口會形成正壓,即進風口風速加快。同理,在出風口會形成負壓,出風會加快。這樣就在室內形成縱向的空氣對流。當風向與縱向同向時,室內風速快,當風向與縱向垂直時,室內風速小。用縱向通風時,由於兩頭的風速較大,大風天氣或夜間運用時一定要注意。在用自然通風無法達到通風量要求或不好控制時,以及在炎熱的夏季需要防署降溫時,就要利用機械通風。機械通風是利用負壓通風原理進行的縱向通風。也就說,利用風機的葉片將風機附近的空氣抽出舍外,使風機附近的空氣變稀,壓強減小,迫使室內遠處的空氣過來補充,這樣就在縱向形成了空氣快速流動。
負壓通風有兩個好處:一是比正壓通風(鼓風機吹風)效率高。二是能快速把舍內的熱氣和廢氣排出,並且當室內溫度比室外溫度高時能起到降溫的作用,當室外溫度比室內溫度高時,雖然不能直接降溫,但通過空氣流動能促進雞體熱量的散發,間接地起到降溫作用。使用時要靈活應用,當通風量需要很大時,要把近端的門窗關死,同時要把遠端所有的進風口及大門開啟,便於進氣,否則會影響通風機效果。當通風量需要不大時,可以間歇開啟或單個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