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養殖肉用仔雞的間歇光照法
肉用仔雞要保持較快的生長速度和較高的飼料轉化率,需要採取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其中包括人工光照技術。對肉用仔雞進行人工光照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性成熟,而是為了延長採食時間,增加採食量,促進生長髮育,達到快速增重的目的。
現在肉用仔雞生產中絕大多數雞場實行的是連續光照法,即每晝夜連線23~24小時光照。開放式雞舍有采光條件,故在日落到日出前這段時間需要補充光照,白天不需要補充。每晝夜儘量留1小時的黑暗時間,這1小時的黑暗期應固定,這樣使雞能適應黑暗環境,防止由於突然停電時雞群恐慌而造成應激。這種方法耗電量大,飼養成本較高,但這種方法比較簡單,而且便於管理,故為一般肉雞場所採用。
生產實踐中,可採用2小時亮光與2小時黑暗交替或1小時亮光與2小時黑暗等模式。採取這種方法,雞在亮光期間進行採食活動,而在黑暗期間不吃也不動,這樣雞群休息得好,能降低能量消耗,提高飼料利用率,利於增重。採取這種方法肉用仔雞生產速度快,耗電量低,飼養成本較低。這種方法需要注意每次黑暗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因為雞在黑暗期間不吃不動,2小時後嗉囊內食物基本空了,如果超過2小時,雞會感到飢餓,這樣會嚴重影響肉用仔雞的生長速度。
間歇光照法一般只在密閉式雞舍中採用,開放式雞舍也可採用,但較費事。開放式雞舍要想實行間歇光照,必須要求白天門窗遮光條件好。白天,雞舍在需要黑暗的時候,門要關嚴,窗戶要用布或其他東西遮好,不能透過光線。如果在黑暗期間透進光線,就會使間歇光照的作用化為烏有。
要充分發揮間歇光照的作用,需要肉雞場制訂嚴格的光照制度,每天什麼時間開燈,什麼時間關燈,白天開放式雞舍什麼時間遮光,要固定不變,不能忽早忽晚,也不能忽長忽短,否則都會降低間歇光照的效果。
對肉仔雞進行合理人工光照還要求雞舍光照強度要適宜。肉用仔雞舍光照強度在初期可以強一些,剛出殼3天的幼雛,由於視力弱,為保證採食和飲水,光照強度以每平方米地面2~3瓦為宜,以後逐漸降低到每平方米地面0.75瓦,雞能自由採食和飲水的亮度就可以了。光照不能過強和過弱,過強會引起雛雞的神經質,易驚慌,也易引起啄癖;過弱會影響飲水和採食,不利於增重。另外,雞舍燈泡要均勻分佈,使燈光均勻照射到地面,燈泡距地面要有2米左右。肉用仔雞飼養初期燈泡瓦數要高一些,以後逐漸降低燈泡瓦數,從而逐漸降低雞舍的光照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