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卡氏白細胞原蟲病的防治(圖)
病原:雞卡氏白細胞原蟲病是血孢子蟲亞目的住白細胞原蟲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血孢子蟲病。本病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發生,特別是中國南方地區較普遍,常呈地方性流行,對雛雞危害嚴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一、發病特點:
1、南方地區,每年4-10月份多發,與庫蚊、蚋的活動有密切關係。
2、一般小雞和中雞發病率較高,大雞發病率低,種雞對其抵抗力較強。
3、棚舍環境條件惡劣、通風不良、溼度過高、蚊子容易生長等情況下,容易引發該病。
二、臨床症狀:
1、雛雞體溫升高、精神沉鬱、減料、流口水、消瘦、貧血、雞冠和肉髯發白、兩腳發軟、下痢,拉白色稀糞。
2、成年雞雞冠發白、消瘦、拉水樣的白色稀糞。
3、蛋雞產蛋率下降,甚至停產。
三、病理變化:
1、全身肌肉(胸肌、腿肌)、有條紋狀、斑塊狀的灰白色壞死或者大小不一的出血斑點。
2、心肌出現與周圍組織界限明顯的灰白色小結節。
3、其他內臟器官偶見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界限的白色小結節。
四、預防和治療:
1)加強養管理。對雞舍內外、過道、牆邊的雜物和雜樹雜草進行徹底清理、沖洗,排出汙水,然後用15%過氧乙酸溶液,按1∶500配比進行徹底消毒。防止庫蚊進入雞舍,雞舍內可用5%氰戊菊酯溶液,按1∶1000稀釋,全雞舍內噴灑,晚上每50㎡燃1根驅蚊棒香。對於雞舍外圍牆、水溝及樹叢等周圍環境每隔10~15d用0.05%敵百蟲溶液噴灑殺蟲。
2)治療措施:對後備蛋雞全群用複方磺胺喹噁啉鈉拌料(500ppm)、複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拌料(500ppm)、青蒿常山顆粒飲水1.5g/L。對產蛋蛋雞全群選用藥物及用量:青蒿常山顆粒飲水1.5g/L;雞球蟲散拌料10~20g/kg。在全群的飲水中添加藥物及用量:維生素K3(10ppm);維生素C(100ppm);微生態製劑-活菌態(200ppm)。連用5~7d。
經上述防治措施,用藥3d後,沒有見新增病例和死亡現象,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
五、小結與討論
1)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症狀、剖檢變化、實驗室鏡檢及用藥效果,可確診為雞住白細胞原蟲病。平時診斷應注意與雞磺胺類藥物中毒(具有相似的胸肌、腿肌及全身廣泛性出血)、雞新城疫(具有相似的胸肌、腿肌、直腸和洩殖腔等廣泛性出血)、雞麴黴素菌病(具有相似的肺臟灰白色小結節,伴有肺臟出血,炎熱潮溼季節多發)、雞霍亂(具有相似的排綠色或黃色稀糞,全身出血,肝臟出血或壞死等)、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相似的雞胸肌、腿肌、直腸和洩殖腔廣泛性出血,法氏囊出血等)、雞小腸球蟲(具有相似的小腸漿膜炎有點狀出血)、雞傳染性喉氣管病(相似的呼吸困難、嘴角出現血絲或咳血)、雞大腸桿菌病(具有相似的拉綠色稀便及汙染肛門羽毛和產蛋率下降、畸形蛋及腸黏膜出血)等的鑑別診斷。
2)本病與媒介昆蟲傳播,流行與媒介昆蟲蠓、蚋等吸血昆蟲活動的季節相一致,通過叮咬而傳播。一般發生於夏秋季,往往在暴雨季節過後的20d 前後開始發生。所以建議加強飼養管理,控制傳播途徑和媒介,及時清理和消毒雞舍內外環境,減少吸血昆蟲的孳生,選用殺蟲劑、敵百蟲或驅蟲棒香等對吸血昆蟲進行驅殺。及時清理糞便,還有選用含過氧乙酸成份消毒劑和飼餵微生態製劑如活菌態,可明顯減少舍內有毒、有害、有氣味氣體的排量,庫蚊可明顯減少。
3)由於住白細胞原蟲寄居於小血管內皮細胞內,引起血管壁損傷,導致各內臟器官出血和結節狀壞死,因此治療藥物選擇上要適當配合使用增強血液凝固能力的藥物,以減少出血,止血藥物可選擇VK3。當蛋雞發生急慢性疾病時,由於VC的消耗量增加,故需適當補充Vc,以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由於在發病階段,採食量減少,各種維生素新增劑量應提高,以保證蛋雞對維生素的需求,新增劑劑量應提高 1~2倍,保證和維持產蛋量和產蛋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