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痘診斷與防治
典型的面板損害,可以作為診斷依據,但粘膜型或眼腫大,則較難診斷,必須憑藉感染試驗診斷和確定毒型。做法是將病料接種於易感宿主面板,很容易證明有痘病毒存在。接種方法可選用針刺法、毛囊法或雞冠劃痕法。5~7日內發生典型的面板症狀,可證明有痘病毒存在。另外,也可採取保護試驗、血清學試驗進行診斷。
雞痘防治
搞好禽舍、運動場地的衛生工作,加強管理,防止發生外傷,消除蚊蟲孳生條件,做好防蚊工作。注意做好新購入禽的隔離觀察工作。可用疫苗進行預防接種。雞痘鵪鶉化弱毒疫苗有甘油苗和凍幹苗2種。本苗對初生雛雞(6日齡以上)及成年雞均可應用。按實含組織量用50%甘油鹽水或生理鹽水稀釋100倍或200倍,搖勻後應用。用雞痘刺種針或滅菌鋼筆尖蘸苗,於雞翅內側無血管處皮下刺種。6日齡以上初生雛雞,用200倍稀釋苗刺種1針;超過20日齡,用Ioo倍稀釋苗刺種1針;1月齡以上雞,用]oo倍稀釋苗刺種2針。接種後3~4天,刺種部位微現紅腫、結痂,2~3周痂塊脫落。免疫期,成年雞5個月,初生雛雞2個月。可於25日齡及120日齡各免疫1次,以後每半年免疫1次。此外,還可選用雞痘雙價活疫苗,其應用方法同雞痘鵪鶉化弱毒疫苗。發病後要嚴格隔離病禽,對死禽進行無害化處理。
病雞應及時隔離並採用一些對症療法,以減輕病禽症狀和防止感染而發生其他合併症。口、咽部偽膜,如妨礙呼吸,可用鑷子去掉,塗碘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