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種雞新城疫與綠膿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治
2012年11月18日,乳山市某養殖場飼養的220日齡5 000只肉種雞出現流鼻液,眼瞼腫脹,排黃綠色稀糞等症狀,零星死亡。養殖戶在家自行投喂黃芪多糖、泰樂菌素,3天未見療效,遂來門診求診,通過臨床症狀、剖檢症狀及實驗室檢查,最後確診為新城疫與綠膿桿菌混合感染。
一 臨診症狀
病雞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體溫升高,咳嗽,伸脖子喘息,呼吸困難,單側眼瞼腫脹,流黏液性鼻液,排黃綠色稀糞;每天死亡10只左右,死亡率達到0.2%;蛋殼顏色變淡或發白,蛋殼厚度變薄,產蛋率下降5%。
二 剖檢症狀
喉頭和氣管粘膜充血、出血,有大量的粘液;愎部脂肪有針尖大出血點,肝臟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點,心外膜及心冠脂肪有大量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卵泡出血、變形、壞死;個別腺胃乳頭出血,肌胃有少量的出血斑;十二指腸瀰漫性出血,有島嶼狀壞死潰瘍灶,區域性腸管嘭大,充滿氣體和粥樣內容物,盲腸扁桃體腫帳、出血;輸卵管水忡,有分泌物,子宮部呈粒狀水腫。
三 實驗室檢查
1 新城疫檢測
(1)用棉籤從洩殖腔和氣管採集樣品,並在內壁反覆旋轉擦拭。(2)將棉籤插入裝有樣品緩衝液的試管,將棉籤在試管壁上反覆用力旋轉至少10次,並混勻溶液,使標本儘可能溶解在溶液中。在液麵上方的試管壁上擠壓棉籤,使液體儘可能被擠出,丟棄棉籤。(3)將檢測卡放置在平整表面,用吸管從試管內吸取上層清亮液體,緩慢、逐滴地準確滴加4滴到有「s」標記的加樣孔內。(4)在室溫下放置10~15分鐘,結果為陽性。
2 細菌培養與鏡檢
無菌採取病死雞肝臟,接種於普通瓊脂培養基和肉湯瓊脂培養基上,37℃經過24小時觀察。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形成光滑、微隆起、邊緣整齊或波狀的中等大菌落。48小時後,培養基變為黃綠色,菌落表面呈金屬光澤。在肉湯瓊脂培養基中均勻混濁,呈黃綠色。液體上部的細菌發育更為旺盛,於培養基的表面形成一層很厚的菌膜。顯微鏡下見細菌為兩端鈍圓的短小桿菌,能運動,菌體一端有一根鞭毛,革蘭氏染色為陰性。
3 藥敏試驗
將菌落接種在普通瓊脂平板上,進行紙片法藥敏試驗,37℃培養24小時,對抑菌圈大小進行測量比較。結果表明該細菌對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粘桿菌素高度敏感,對環丙沙星、強力黴素、阿奇黴素中度敏感,對阿莫西林、恩諾沙星、氟苯尼考、頭孢噻肟、洛美沙星耐藥。
根據臨床症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新城疫與綠膿桿菌混合感染。
四 治療措施
1 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禽舍通風換氣,定期清理料槽、水管,定期帶雞消毒,對所有的配種器械加強消毒。對病雞應及時隔離、淘汰。
2 藥物治療
(1)根據藥敏試驗:飲水,每升水加左氧氟沙星100mg,每天2次,連用5天。
(2)雙黃連,飲水,每升水加120mg,每天1次,連用5天。
(3)病情嚴重,食慾廢絕的病雞,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用丁胺卡那30mg,每天2次,連用4天。
經過綜合治療,雞群停止死亡,採食量、產蛋率和蛋殼顏色逐漸恢復正常,雞群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