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冬春季雛雞呼吸道病
冬春季節天氣寒冷、氣溫較低,光照時間短、強度小,這一自然因素決定了冬春季是病毒病和細菌病的高發季節。在雛雞生產管理工作中,養殖朋友要嚴防雛雞呼吸道病。
一、雛雞呼吸道疾病的發病機理
雞毒支原體病原主要侵害雞的呼吸道上皮黏膜細胞,受到破壞後其它病原如禽副黏病毒(ND)、流感病毒(AI)、冠狀病毒(IB)、副雞嗜血桿菌(傳染性鼻炎)等可以直接進入呼吸道繁殖,再加之當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抗體效價接近臨界值後)雞就可以發病。
雞毒支原體破壞呼吸道的上皮黏膜組織後,環境中的大腸桿菌會在此迅速繁殖,經過氣囊和血液迴圈迅速發展到全身,造成大腸桿菌的爆發,因此一旦發生了雞毒支原體同時就會繼發大腸桿菌病。
在冬春兩季,發生最多的是氣囊型大腸桿菌和MG、MS支原體,主要是與新城疫、禽流感、傳支等病毒進行混合感染,前期出現的呼吸道症狀,後期多數為敗血症感染,感染雞群會因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輸卵管炎、關節腫大、癱瘓等;雛雞會因輸卵管感染,部分雞後期絕產;育成雞因敗血症感染,包心包肝出現大批死亡。嚴重時還常常有烈性疫情發生。
二、雛雞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
1、免疫反應
雛雞的早期免疫受體就是呼吸道的上皮細胞、眼底哈德氏腺、結膜下彌散淋巴組織、鼻咽口腔黏膜和扁桃體。
接種免疫後,活疫苗病毒可直接刺呼吸道的上皮細胞、眼底哈德氏腺、結膜下彌散淋巴組織、鼻咽口腔黏膜和扁桃體,這些部位又是許多病原體微生物的感染部位,因而區域性免疫很重要。
感染雞毒支原體後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就會受到破壞,首免的免疫效果就會很不理想,再加之基礎免疫抗體效價本來就很低,根本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因此會造成免疫失敗,然後會出現多種疾病的混合感染,由此發生綿延不斷的呼吸道綜合症。
活疫苗的免疫,會帶來或高或低的免疫反應。雛雞一般在14天時進行IBD飲水免疫,免疫過後會出現輕微的IBD症狀和呼吸道症狀;蛋雞在小日齡過早的接種傳喉疫苗後,就會引發傳喉的發生,所以疫苗本身就可以增加呼吸道病的病情。
2、免疫抑制病
雞群潛在的免疫抑制病也是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呼腸孤病毒(病毒性關節炎VA)、圓環病毒(雞傳染性貧血CIA)、皰疹病毒(MD)、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反轉錄病毒(LL、RE)、IBD等。
法氏囊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受到侵害或由於過早使用強毒株疫苗,破壞了法氏囊的免疫功能後,使其他免疫受到了抑制,都會造成呼吸系統疾病的加重和彼此起伏。
3、雞舍通風問題
密閉雞舍飼養的雞群,冬春發生的呼吸道疾病,大多是因雞舍調控環境的能力太差,使用的通風控制裝置,解決不了複雜溫度變化下的保溫和換氣問題而引起。
三、防治措施
1、完善雞舍通風設施
生產實踐證明,雞場要想從根本上控制呼吸道疾病的群髮狀態和烈性疫情的發生,必須首先解決冬春季飼養全程安全通風(通風與保溫)的問題。管理因素與控制呼吸道疾病的關聯,應當建立在科學和完善的硬體基礎之上。養雞生產中的安全通風,是免疫接種和飼養管理所替代不了的疾病防控手段。
2、做好支原體病的預防
做好預防支原體病發生,保護好雛雞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
目前大多數種雞場支原體的淨化工作不太理想,因此進雛時,儘量選擇國內一些信譽好、質量高的種雞生產企業進雛。
開口藥物應該選擇對支原體病和腸道性疾病敏感的藥物,如強力黴素、泰樂菌素等。可在敏感季節和日齡定期投放,不要等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再用藥物。
3、做好預防性投藥
根據當地的疾病流行特點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式,適時用些保護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藥物(魚肝精油),在敏感季節和日齡定期投放抗病毒中藥和抗菌素。
雛雞免疫前後間隔24小時後最少投放3天能緩解疫苗反應,還可以提高免疫效果的藥物,如黃芪多糖 雙黃連 左旋咪唑等。
雞群發生應激反應,容易激發細菌病,可同時投喂一些不抑制疫苗免疫的藥物泰樂菌素 Vc。
4、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嚴格的養雞生物安全體系衛生防疫條件和制度。
加強帶雞消毒,減少病毒的傳播機會和含量;加強環境消毒,對雞舍環境周圍進行嚴格的噴灑消毒,每天1次,可用生石灰或火鹼溶液消毒。
隔斷上下批次間的疾病感染,尤其是多日齡混養雞群。育雛完畢後應嚴格認真做好沖洗、消毒和燻蒸;其次是日齡稍大棟正在排毒,而小日齡棟剛好進雛。
說明:本文資訊來源為智慧蛋雞平臺,作者:李海濤。如有轉載,請必須註明資訊來源和作者。